【图语:教师】
很多人回忆起自己的求学岁月,老师或者表扬自己、或者批评自己的某个细节,记忆犹新,一辈子都忘不掉。这就是教育影响力、感染力所在,它能穿透岁月的阻碍,将“剩下来的东西”,沉淀到孩子的心灵深处,这就是爱因斯坦的名言,“当一个人忘记了他在学校接受的每一样东西,剩下来的才是教育”。可见,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如何,对学生的知识成长,人格拔节和道德纯化和优化,至关重要。有追求、有良知的教师,应该让“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道德,让“教师就是学生心灵的罗盘”的教育精神,得到细微、真实而毋庸置疑的落实。
教师可以不够高尚,却应该及时走出物化、急功近利、市侩庸俗的思维误区。高尚,是一个“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崇高的道德目标。不好做、做不好。既然做不好,那么就让我们做一个普通而平凡的教师吧,摆脱庸俗,摒弃市侩,按照本真的教育规律,爱护学生,善待学生,激励学生,鼓舞学生。特别是在人情物化的冲击下,不因为学生家庭财富的多寡、权势的高低,而对学生“另眼看待”、因“财”施教,更不会因为孩子能否考高分儿、是否调皮,而将他们打入另册。
这种淡定的不为物质所奴役的独立的教育情操、教育公平心,才是孩子最好的精神成长环境。有一颗朴素的不被俗尘污染的干净的心,我们就能摒弃各种物化的干扰,权力的摆布,用真心、真爱,鼓舞和鼓励学生,为学生的每一个进步而欣喜。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教育舞台上,演绎出不同的成功的风景。
教师的胸怀可以达不到大海的广度,却一定要懂得宽容,力行包容,在包容中创造奇迹。现在的学生个性很强,青春期的学生还非常捣蛋,常常做出让学校下不了台的事情,甚至会搞一些恶作剧,故意捉弄老师。作为师者,如果轻易下了“这孩子不行”的结论,甚至严厉打压孩子,嘲讽孩子,孩子的潜能和创造力,可能就会在我们的手里,给耽误了。
每个孩子天生都是天才,都有极大的潜能和强势智慧,可塑性空间非常大,我们一定要要懂得宽容,接纳孩子的犯错、调皮、逆反、桀骜不驯、特性独立。在善解人意中期待教育花朵的开放,期待孩子的智能和行为的觉醒。当我们真正宽容、包容了学生,师生僵硬对立的关系,就会变得柔和而温暖,捣蛋的负能量,就会逐渐融化为努力向上的动力。孩子真的变好了。一个小小的宽容、善待,真的就能拯救一批“问题孩子”,造就一批“未来的精英”,这样说一点儿都不夸张。
我们可能成为不了积淀深厚、观点超前的学习家,但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信息占有意识,却不可或缺。当下是一个信息社会,知识更新非常快,教育观念日新月异,作为教师,必须站在信息的潮头、观念的前锋,把最新鲜时尚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实践证明,这些最新的信息,往往对孩子造成更大的思维和视觉冲击,让教育效果达到优化。如果教师不求上进、不近诗书、知识老化,靠着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的“毕业证”,“混教学”,其教育行为、教育理念,因为已落伍于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其教育效果肯定不会好。这种行为就是对学生的最大的不负责任,也让师者形象黯然失色,所以我们一定要成为一个“好学的师者”。用我们的良知和道德,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带动学生,塑造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