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图片头条 > 敦化第七小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
敦化第七小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
来源: 延边网    2024-09-30 10:25:49   责任编辑: 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 近年来,敦化市第七小学校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材、进入课堂、沁入心灵,渗透到立德树人全过程,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成长,...

  近年来,敦化市第七小学校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材、进入课堂、沁入心灵,渗透到立德树人全过程,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成长,被教育部命名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学校”。

  10月14日,记者慕名来采访。步入教学楼,但见回廊墙壁处处悬挂着各类励志诗词,从先秦到现代,从《诗经》到《千字文》,蔚为壮观;“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教室内传出学生们的诵读声,犹如天籁。

  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学课程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为了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作用,该校从2009年开始,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校本课程列入教学计划,让小学生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富强、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教育。

  该校结合实际,科学制定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设置及内容,即:一、二年级每周安排两个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一个课时,由专职教师授课。一年级《弟子规》、二年级《三字经》、三年级《千字文》、四五年级《声律启蒙》、六年级《论语》,同时在语文课中推荐优秀古诗文、经典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等,启发学生结合故事和课文,反省自己的行为,让每一名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染和陶冶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五年四班郑叶涵同学说“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学会了对父母和老师感恩,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不断完善自己。”

  把优秀传统文化融于“活动”

  为了克服一味诵读“经典”的枯燥,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该校坚持把优秀传统文化融于“活动”中,有效提升诵读效果和育人功能。

  “读一读”,不断充实学校图书室的经典诗文藏书,让每名学生都能沐浴中华经典文化的洗礼。“诵一诵”,利用每周二、四晨读时间,统一组织全校师生进行《弟子规》诵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讲一讲”,经常开展讲故事比赛,让学生在听故事过程中得到熏陶。“演一演”,每逢国庆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将经典故事精心改编成剧本,搬上舞台表演,激发学生做有德少年。“画一画”,组织为古诗文配画竞赛活动,让学生既加深理解,锻炼想象力,又提高审美能力。“做一做”,开展“国之美”手抄报比赛,学生们通过自己设计,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句手抄成报,增强中华优秀文化的洗礼。“赛一赛”,举办“经典诗文诵读展示活动”,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热情。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显现成果

  采访中,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已经沁入到学校每个师生的心中,赢得了教师、学生、学生家长“三满意”。

  教师说,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和互动,让每个师生都自觉地提升了道德修养,互相尊重,以诚相待,师生间的关系更融洽了,教育教学的效果上来了。

  学生的改变也显而易见。“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极大地改变着孩子们任性、叛逆的性格,潜移默化地养成互助、包容、诚信、友善、礼貌等高尚人格。”该校传统文化专职教师何玲玲说。据了解,多年来,该学校涌现出一大批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尊老孝老的有德少年。2013年5月,六年四班留守儿童张琪,勇敢地承担起赡养双腿残疾的爷爷、奶奶和太姥,被评为吉林省“最美孝心少年”。

  家长们反映,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孩子懂事了,不再挑吃挑穿,家长生病时还能主动倒水、拿药,并且常用《弟子规》中“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伺,不离床”来鞭策自己,读经明理,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文责编: 郝菁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