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学习传统文化】
“中国人常说的‘五福临门’,下面哪一项是属于‘五福’的?现在我们常说的‘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候举行?”近日,微信朋友圈的“100道传统文化常识题”引发了网友们的答题热情。
“能确定的答案不多哦。”“看完,感觉自己没文化了。”“不会的常识很多哦。”……面对传统的文化常识题,很多网友表示“脸红”。记者看到,在众多的文化常识题中,大部分是文学常识,除了有“《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什么?”这样答案能脱口而出的题目外,还有一些像“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这样不好回答的问题。传统文化常识的试题中,不仅有文学常识,还有医学、建筑学、戏曲、音乐、地理、历史等相关学科的常识性知识。传统文化常识可谓包罗万象,让很多网友不禁感叹:“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呀!”
“万国之园是圆明园,北京的别称是上都,《尚书》中的尚是上古的意思,‘红肥绿瘦’描写的是仲夏时节,‘水’是象形字……”凭借着自己大学4年的文学功底,已经毕业6年的高先生答对了大部分的常识题,“现在就是吃老本呢,还好忘了的不多,看来得好好补一补了。”和大学时的生活相比,对经常出差的高先生来说,现在能坐下来静心看看书已经变成一种奢望。
采访中记者发现,平时喜爱阅读的人答对问题的概率更高,“看来得多看看书了”是很多人接受采访的感慨。
“答不上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人觉得这些问题在生活中的作用不大,所以关注较少。外来文化的冲击、一些人对于传统文化重视不够,都可能让我们回答不出这些常识题。”呼和浩特市第四中学从事语文教学的刘迪老师,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喜爱,他希望能让自己的学生多学习传统文化,“任何一个民族的现代化都必须建立在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上。如果说文化是整个社会的灵魂,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现代化的活水。传统文化既是对中国传统的继承体验,也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在我看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不应仅停留在能答题,重要的是学以致用,不断地发展其中的精华,在生活和学习中践行其中的益处,使之成为我们精神上的滋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