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图片头条 > 儒学前沿问题高端论坛2014
“儒学前沿问题高端论坛2014”在山东大学举行
来源: 中国儒学网    2024-09-30 10:25:32   责任编辑: 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 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主办的“儒学前沿问题高端论坛2014”于12月13日至14日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相信本次会议将因其提出“重写儒学史”的理念而成为当代儒学史...

 

  【图语:弘扬儒家文化】

  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主办的“儒学前沿问题高端论坛2014”于12月13日至14日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重写儒学史”与“儒学现代化版本”问题。应邀出席会议的有陈炎、任剑涛、康晓光、傅有德、李翔海、姚中秋(秋风)、颜炳罡、何中华、白彤东、温海明、田辰山、王心竹、曾振宇、沈顺福等三十多位学者,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空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白城师范学院、许昌学院、山东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会议由山东大学儒学院黄玉顺教授主持。会议力戒形式主义作风,本着学术平等精神,围绕本届论坛主题,就儒学当下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展开了讨论:

  一、儒学的特质问题。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作为中华文化主体之儒学的理论特质在于,儒学始终都是一种“修己以安人”的治世之学。山东大学王新春教授特别指出,儒学不是纯粹的理论思辨,而是学问与生命的结合。中国政法大学王心竹教授强调重写儒学史的工作必须揭示儒学的这一理论特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姚中秋教授认为,儒学的现代化必须面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二、中国的“内生现代性”与来自西方的“外缘现代性”问题。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必然受到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现代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但是,现代化的模式却不是唯一的西方模式,而应该是一种多元模式。用山东大学黄玉顺教授的话来说,“现代性”是一个单数,而“现代化”的模式则是一个复数。中国人民大学康晓光教授和山东大学何中华教授分析了西方现代性模式是建立在一整套资本逻辑的基础之上,并指出儒学的现代化版本必须要回答资本主义的挑战。为此,儒学传统本身也应当进行现代转换。北京外国语大学田辰山教授认为,重写儒学史必须跳出西学的话语体系,回到中国的语言,对“全球”、“现代”等术语内涵进行中国化的解释。

  三、儒学的心性向度与政治向度问题。儒学不仅是解决个体安身立命问题的“心性儒学”,也是关注社会共同体的群体生存秩序问题的“政治儒学”。白城师范学院孙铁骑副教授表示,在价值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儒学的心性向度依然可能成为个体的精神家园。复旦大学白彤东教授则认为,儒学基本的伦理、政治理念将会在处理人与人、国与国的关系上,发挥其更加广阔的社会功能。

  四、儒学现代化的起源问题。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中国的现代化不能脱离儒学传统。在重新梳理儒学发展史的过程中,学者们提出:在受到西方现代性冲击之前,儒学已经开始了原发内生的现代化进程。但是,在儒学的现代化究竟该追溯到晚明、南宋还是先秦时期的问题上,学者们展开了激烈讨论。黄玉顺教授指出,现代性生活方式的典型是市民生活,市民生活方式必定产生现代性的观念;从宋、明、清三代发达的城市及其市民生活来看,儒学的现代性是一种“内生现代性”。山东大学刘宏博士认为,市民生活在晚明时期才呈现出一普遍现象,因而儒学现代化溯源到此一时期较为合理;中华帝国晚期儒学现代化经历了晚明时期的尊情思潮、清末清初的实学指向和乾嘉时期的新义理观等三个发展阶段。白彤东教授认为,战国时期以来出现的广土众民的陌生人社会相当于西方近代的社会现状,因而中国的现代化至少比西方提前了2000千年。

  五、儒学现代化版本的个案研究问题。在当下历史语境下重新书写儒学史,意味着需要挖掘蕴藏在儒学传统中的现代性因素。与会学者针对不同时期的诸多儒学理论进行了个案研究,如山东大学郭萍博士对《周易》文本的解读、曾振宇教授和王堃博士对荀子“正名”思想和人性论的再认识、王新春教授对宋明儒学中的张载易学“四重易”底蕴的挖掘、李海超博士对维新派儒学的概括总结、沈顺福教授对儒家情感论的批判、蔡祥元教授对仁与孝慈伦理的当代阐释、许昌学院巴文泽教授对当代大陆新儒家的形而上学建构的理论阐发、山东社会科学院石永之副研究员对儒家内圣外王论的新诠等。

  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紧张而有序,对话中频频产生思想上的激烈交锋。相信本次会议将因其提出“重写儒学史”的理念而成为当代儒学史上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事件。

 

【本文责编: 郝菁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