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给幼子命名的禁忌
说清了先秦时期给国君世子举行命名礼的流程,阿K还想说,《礼记 曲礼》和《礼记 内则》还指出了一些取名的禁忌。
“凡名子,不以日月,不以国,不以隐疾。大夫、士之子,不敢与世子同名。”《内则》“名子者不以国,不以日月,不以隐疾,不以山川。”《曲礼》
《礼记》认为给孩子取名,不能用日月、国名、山川和隐疾。大夫和士的孩子不能与世子的名子一样。这些禁忌、原则或者说繁琐的流程、阶级差异等都有一定的文化背景,与今日有诸多不同。
在古代人看来,人的名字与人的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名”和“我”不分,名字就是人的魂,是人命之所系。在民间社会,小孩的名字是不能轻易告诉别人的,以免受到伤害。一旦孩子因为惊吓或者出现失魂状况,民间有叫魂习俗。一般是拿着孩子的衣服,一路叫着孩子的名字,在孩子可能出事的地点召唤,为孩子安惊治病。
《礼记》中的命名礼流程较多,等级差异明显,这些与当下社会现实有所差异;命名背后的“名命观”也颇有些玄乎的色彩,难为今人接受。但是我们认为,命名礼和“命名观”背后所包含的情感和伦理,却是亘古未变的。我们需要用一个名字来寄托一种美好的祝愿,需要通过一定的仪式来维系一定的人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