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穀,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注释
蓼(lù)蓼:长又大的样子。
莪(é):一种草,即莪蒿。李时珍《本草纲目》:“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
匪:同“非”。
伊:是。
劬(qú)劳:与下章“劳瘁”皆劳累之意。
蔚(wèi):一种草,即牡蒿。瓶:汲水器具。
罄(qìng):尽。
罍(léi):盛水器具。
鲜(xiǎn):指寡、孤。
民:人。
怙(hù):依靠。衔恤:含忧。
鞠:养。
拊:通“抚”。
畜:通“慉”,喜爱。
顾:顾念。
复:返回,指不忍离去。
腹:指怀抱。
昊(hào)天:广大的天。
罔:无。
极:准则。
烈烈:通“颲颲”,山风大的样子。
飘风:同“飙风”。
发发:读如“拨拨”,风声。
谷:善。
律律:同“烈烈”。
弗弗:同“发发”。
卒:终,指养老送终。
今译
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青蒿。
哀伤我的父母亲,抚养我大太辛劳!
莪蒿生长高又大,不是莪蒿却是蔚。
哀伤我的父母亲,抚养我大身憔悴!
汲水瓶儿空荡荡,装水坛子真羞耻。
孤独活着没意思,不如早日就去死。
没有父亲何所靠?没有母亲何所傍?
出门行走心含悲,入门不见父母亲。
父呀辛勤生下我,母呀养我劳苦多。
抚养我来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
照顾我来挂念我,出入家门怀抱我。
想报父母大恩德,老天无端降灾祸!
南山高峻难登上,暴风猛烈令人怯。
别人都能养父母,独我为何遭灾祸?
南山高峻难登上,暴风猛烈尘土扬。
别人都能养父母,不能终养独是我!
赏析
《蓼莪》,《诗经·小雅》的一篇。作者,无名氏。全诗六章,每章四句,二章,每章八句。诗人所抒发的是有孝心的儿子不能终养父母的痛极之情。如朱熹所论:“乃言父母生我之劬劳而重自哀伤也。”
此诗六章,似是悼念父母的祭歌,分三层意思:首两章是第一层,写父母生养“我”辛苦劳累。头两句以比引出,诗人见蒿与蔚,却错当莪,于是心有所动,遂以为比。莪香美可食用,并且环根丛生,故又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顺;而蒿与蔚,皆散生,蒿粗恶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结子,故称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尽孝。诗人有感于此,借以自责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孝。后两句承此思言及父母养大自己不易,费心劳力,吃尽苦头。
后两章第三层正承此而来,抒写遭遇不幸。头两句诗人以眼见的南山艰危难越,耳闻的飙风呼啸扑来起兴,创造了困厄危艰、肃杀悲凉的气氛,象征自己遭遇父母双亡的巨痛与凄凉,也是诗人悲怆伤痛心情的外化。四个入声字重叠:烈烈、发发、律律、弗弗,加重了哀思,读来如呜咽一般。后两句是无可奈何的怨嗟。
大家还记得前段时间朋友圈里很感人的一篇推文嘛?《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此生只剩归途》。人们时常感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为何不把握今天?哪怕是一通电话,给家人多一点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