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图片头条>国学专家话冬至
国学专家话冬至
来源: 山西新闻网  2018-12-04 09:25:00   责任编辑:张程  www.k618.cn
内容提要:冬至有可能起源于山西
  全家都来画《九九消寒图》

  冬至,是山西民间的重要节日,俗称“冬”节。因此山西人也把这一天叫做“过冬”。

  

  那你知道这一天除了吃饺子,还有哪些传统习俗吗?

  

  12月22日,记者走进山西文瀛书院,见到我省国学专家卫方正院长正在讲冬至文化,教学生们画《九九消寒图》。他表示,冬至很可能起源于山西。

  

  “冬至,对于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卫方正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农耕文化为根基的,因此和天文学密不可分。《尚书》的《尧典》中就有“二至二分”的划分,即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这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都是充满光辉的。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产生了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有了详细具体的时间规划。而‘二至二分’中最重要的就是‘二至’—冬至和夏至,分别代表寒热、阴阳。冬至之日又极为特殊,是所有节气的结束和开始,是阴和阳的转换时期。从这天开始,寒冷达到极限,而阳气也开始上升。”

  

  卫方正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天就像过年一样,在中国历史上都极受重视,可以分为官方、民间和文人三种传统。在古代,帝王要在这一天祭天,官府要放假;在民间,则有游子回家团圆的习俗;文人传统即画《九九消寒图》。

  

  “消寒图分为文字系统、图画系统,图案以梅花、铜钱、如意、葫芦等为主。九九八十一天,可分成81个环节来完成,每天完成文字或图案的一部分,待全部完工之时,春天便来临了。比如画九朵寒梅,每朵有九个花瓣,每天根据天气实况以特定颜色填充一个花瓣,晴天为红、阴天为蓝、雪天则为白……最后,图中的九朵素梅就变成了涂色之梅。”他说,这是一种在寒冬中的坚守,一种对未来和希望的描绘,仿佛春天就是我们亲手“创作”出来的。

  

    他建议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可以来试试。

  

   谈及饮食,他介绍说,在现代由于地域差异,南北方在饮食上有所不同,北方很多地区有吃饺子的习俗,而在山西晋北有吃糕、吃羊肉的习惯,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馄饨和汤圆的习惯。

  

  卫方正院长重点讲解了中国的“饺子文化”。饺子的各种馅料包在一个面皮里,体现出中国人包容、团结的精神,还有一种团圆的象征意义。“据说饺子是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把药材包到饺子皮中让人们吃,起到通寒气、补经络的作用。”

  

    “冬至”与中华孝道有关  

 

  时至今日,当一年一度的冬至节气来临时,新时代赋予其更多现实意义。卫方正讲道,首先,在中西文化交融冲击的今天,应尊重、重视、研究与体会像“冬至”之类的传统节气的节日文化意义。其次,从保健养生的角度来讲,冬季饮食应遵循“秋冬养阴”、“养肾防寒”等原则,饮食以滋阴潜阳、增加热量为主。

  

  “一到冬天,我最不愿意写的挽联,就进入了创作高峰。”他感叹道,“老人的身体在此时节遇到很大挑战,虚弱的老人往往过不了这一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他认为,冬至是一个有关孝道的节气节日,老人自身尤其要注意,做到“冬温”,子女也要倍加珍惜,更加悉心地照料老人,包括饮食、穿着与心情等每一个细节的关注。  

  

  “山西是传统文化大省,可围绕‘冬至’开发更多的项目或文化内容。在我省襄汾、吉县、洪洞等地,仍保留着很多与早起天文观测有关的遗址或出土文物,比如陶寺古观象台、人祖山石刻等,这说明包括冬至在内的农业节气与山西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山西很有可能就是中国天文学最早的起源之一,或者说中国最早的天文观测点和记录点之一。另外,围绕冬至还可开发孝道文化,《二十四孝》中的很多故事如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卧冰求鲤等皆与山西有关。”卫方正特别指出,这种开发不是为了经济效益,而是为了让山西的民风更加淳朴,更加尊老敬贤,并将此优良风气逐步向全国推广。

  

  本报记者 李尚鸿 文/图(来源:山西新闻网--三晋都市报)

【本文责编:张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