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杨柳方竞春,塘中鲫鲥早成荫。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这是唐代诗人刘长卿作的《惊蛰》诗。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蛰是藏的意思。但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的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叫、燕飞来的时节。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惊蛰是耕种的好时节,农谚有云:“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我国南方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时节,北方地区也渐渐入春,春耕由南向北渐次展开。
惊蛰有吃梨的习俗。这是因为惊蛰后天气明显变暖,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吃梨,对身体很有滋养作用。此外,惊蛰万物萌动,细菌滋生,容易引发感冒发热和肝病。宜多吃蔬菜清肠胃,早睡早起多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