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生死关头,能“舍生而取义”。孟子从人生理想、至善境界,人生根本价值观和修养途径几个方面阐述了士君子人格的要求,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儒学中心思想是学做人、讲做人的道理。孔子提出了“君子”的理想人格目标和“修己安人、安百姓”的具体要求。孟子自称“所愿学孔子”,对君子人格,特别士的人格,作了系统深刻的论述。孟子关于这方面的论述,成为后世士人修身的准则,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精神的养成都有深远的影响。孟子的有关思想,要点有四。
人生理想
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谓尚志?”曰:“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孟子·尽心上》,以下引文出自《孟子》只列篇名)
立志,确立人生理想目标,是修身第一要事。有明确的目标,也就有了方向,立身行事就不会走入歧途。《论语》说,“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孟子说“尚志”,也是说首先要立志。而这个志,就是要“居仁由义”。做到这一点,“大人之事备矣”,就是君子了。他反复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离娄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告子上》)居仁由义就是以仁存心,依义而行。人立身行事,无非两方面,内心的情感、思想、精神和外在的言行举止。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说要从这两个方面内外兼修;两方面配合完美,方成君子。居仁由义,以仁心为精神家园,以义为康庄大道,亦即“义以为质,礼以行之”“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之意。
浩然之气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公孙丑上》)
孟子所说浩然之气,是一种可以战胜一切的精神力量,也是表现孟子自我修养所达到的一种境界。它不是一时冲动或偶然的机遇就能产生,它是“集义所生”,其基础在于坚持不懈修身的积累,稍有懈怠或背离就会丢失。文天祥说“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所说即孟子此意。
孟子又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即不可夺志的具体要求。而做到志不可夺,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基础就在养浩然之气。
孟子浩然之气的思想,影响巨大。文天祥抗元失败被俘,囚于土牢,曾作《正气歌》,引先贤事迹,颂浩然之气,激励自己,说“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文天祥《正气歌》上承先贤,又启示后人,“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成为士人的追求和传统。钱穆先生曾说:“一部四千年中国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中国史,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故使中国屡仆屡起,屹然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