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兴趣班> > 【历代国画名家】4魏晋南北朝·陆探微
【历代国画名家】4魏晋南北朝·陆探微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2:12:15   责任编辑: 陈笠翁   www.k618.cn
内容提要: 陆探微(?—约485年),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和明帝刘彧两朝的近侍之臣,吴人,丹青妙决一时。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载有他的画达七十余件,题材十分广泛,从圣贤图绘、...

 

【图语:陆探微,吴人,南朝杰出画家】

  【生平简介】

  陆探微(?—约485年),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和明帝刘彧两朝的近侍之臣,吴人,丹青妙决一时。在中国画史上,据传他是正式以书法入画的创始人。他把东汉张芝的草书体运用到绘画上,可惜今已难再见到他的画迹。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载有他的画达七十余件,题材十分广泛,从圣贤图绘、佛像人物至飞禽走兽,无一不精。与东晋顾恺之并称“顾陆”;连谢赫的《古画品录》中也对他推崇备至。他是江南苏州一带最早的杰出画家之一。唐张怀瓘以为:“陆公(探微)参灵酌妙,动与神会;笔迹劲力,如锥刀焉。秀骨清像,似觉生动,令人懔懔,若对神明。虽妙极象中,而思不融乎墨外”。又评三家造型特点说:“张(僧繇)得其肉,顾(恺之)得其神,陆(探微)得其骨”这也就是他们的不同风格。

  所谓“骨”与“秀骨清像”涵义一致,人物形象属瘦削型,正是符合用笔“劲力,如锥刀”的效果。记载中又提到陆氏在线条的运用上,“连绵不断”因有“一笔画”之称。后人把他与顾恺之归纳在一起,作为“密体”的代表画派。很遗憾的是,尽管《宣和画谱》中著录了陆氏十件作品(以佛画为多),但竟无一件作品流传至今。而且也看不到一件古摹本,真使人有盲人摸象之感。从文献中的零星材料多少可以看出一点端倪,我们推断可知,既然顾、陆同被划入“密体”一派,而顾氏作品见于记载的《维摩诘像》,画于金陵的瓦官寺墙壁上,具有“清羸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状”,想必是多少有点根据的。再参照敦煌壁画唐人所绘的《维摩诘说法图》,以及宋人卷轴白描作品,他们可能是一脉相承下来的,“一笔画”的特点表现得相当具体。如此说来,与其抽象的想象“密体”的表现内容,倒不如把顾恺之流传下来的作品——即使是唐宋官私的摹本为根据,或许终有探骊得珠之日。

  【画作特点】

  南齐理论家谢赫首先给予陆探微绘画至高的赞誉,称其画:“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非复激扬所能称赞。但价重之极乎上,上品之外,无他寄言,故屈标第一等。”“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惟陆探微、卫协备该之矣。”显然,在谢赫看来,陆画已远远超越了作品外在形式的完美,直接把握到艺术的内在本体。

  张云曰:“陆公参灵酌妙,动与神会,笔迹劲利,如锥刀矣。秀骨清像,似觉生动,令人懔懔若对神明,虽妙极象中,而思不融乎墨外。夫像人风骨,张亚于顾、陆也,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参灵酌妙,动与神会”依然是形而上的赞誉,“笔迹劲利,如锥刀矣”则为形而下的具体描述,说明陆公用笔如锥刀入木般刚劲有力度。

 

 

【本文责编: 陈笠翁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