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兴趣班> > 绘画术语之吊脚楼画派
绘画术语之吊脚楼画派
来源: 华夏收藏网    2024-09-30 12:11:50   责任编辑: 施婷   www.k618.cn
内容提要: “吊脚楼画派”,顾名思义,就含有“区域性”的地域美学特点,尤其是融了盛唐、五代、宋元明清诸大家的哲学美趣及画理。
吊脚楼画派的创作,说到底是创美性的,是走向边缘,从边缘的地域的元素来创造美的。它的绘画有点逆于主流的创作观念,形式并不看重,重要的是用新的笔墨色韵和理念来找到灵的空间虚无的世界。它的美具有实验性质,又具有内在精神的地域独立性,即在依附传统借鉴西洋中不忘独立地创造美,在绘画中不忘独立的社会人文思索。

  三、前瞻性

  吊脚楼画派作为一个独具风格的区域性画派,就凸现了技术、知识和画理的前瞻性,体现了一种边缘存在的地域发展的画派应有的系统美学。它的特点在于笔、墨、色、韵,贴紧唐代诗人王昌龄远谪隆里卫的诗句“苗岭天下秀,半在黔东青”。基于黔东南山水,无五岳、太行的气势,也无水光潋滟晴方好的逸情,只是一片万马奔腾捏出绿的世界,该派主张以笔为形,以绿为魂,以色为衣,以染为韵,在画技上才能勾勒出黔东南山水变化万千的特质和个性——“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该派在绘画中常一笔一画勾出建筑山水的形状,用绿红黄色纵情挥洒,用深绿色画水,惯于赭色浑染后将石绿、藤黄、脂红泼洒其上,以飞白画山,以浓墨泼幽,以卷云画近山,使尺幅凸现高远、平远、深远的视角维度,使色鲜活,使墨明艳,尽得山水的真味。中国传统山水画素来有北瘦南润的画风区别,画家用墨常讲究清淡和浓厚之分,但对于青山苍翠,气象峥嵘的黔东南山水,就不能僵化地移值,只能在创作中讲究造形用笔,从原生态山水本真形态出发,任意泼墨,使春红夏绿秋黄冬白藏于一山,让五彩缤纷的美艳十里换一景,无论国画或水彩用墨,都染别远近,虚实、深厚,营造出万里江山容进尺幅,大美而不能言。该派还认为,黔东南植被丰厚,无裸露的山体,春如笑,夏如滴,秋如妆,冬如眠,一时有四季,古意盎然,要以吊脚楼的板纹当石纹来刻画,才能找到吊脚楼画派的表现方法。这些有实验性质的绘画理念和创美性的技术积累,大巧如拙,形成了吊脚楼画派独有的笔法、用墨、染色和神韵。当然,除了这些前瞻性的绘画理念和创作技巧以外,吊脚楼画派的画家们还在西洋和传统的山水技法中不断变换和实验,浓缩了世界画技的精华,不断拓展吊脚楼画派生长的地域空间。

  结语

 以张正炳为领军人物的吊脚楼画家群,在生活中已创作了《百里侗乡图》、《苗岭早春》、《柳江翠色 》和《西江苗寨》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画作,通过吊脚楼画派整体作品的考察和分析,可看出在吊脚楼画派的稚形的成形阶段和特定的地域绘画区域里,皆有其可圈可点之处。 

【本文责编: 施婷 】
下一篇: 绘画术语之沪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