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儒家教育】
这是一套颇受小学生喜爱的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在介绍杜甫诗四首中,除精选杜甫代表作《绝句》《江南逢李龟年》《望岳》《旅夜书怀》等,用通俗的文字进行解释外,还在“快乐加油站”这个栏目中,介绍了《杜甫与五柳鱼》的来历,故事生动,趣味性强。
在介绍苏轼诗三首版块,不仅有其代表作,还在文后介绍驰名全国的“东坡肉”的来历和烹饪技巧。这则故事不仅让小读者对苏轼本人及其作品加深印象,更增长课外见识。
在古代格言版块,编者按照相关标准分为爱国篇、诚信篇、勤俭篇等,并附上名人爱国、诚信、勤俭的经典故事,形象生动,让孩子们读起来轻松,便于记忆。
在趣味汉语版块,介绍了《韦编三绝》《悬梁刺股》等故事;在民俗风情版块,则介绍了《泼水节》等习俗……
一个小学生,想要接受内容庞杂的传统文化,可能不太容易,但经过我市教育专家左昌伦、熊虎等人的巧妙编辑、归纳,让这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小学生读本》既丰富又生动,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将大大提高。
取其精华,让传统文化学记容易
据编者介绍,在新一轮国学热中,各种读物汗牛充栋、良莠不齐。供小学生阅读的读物,大多形式单一。
2014年9月,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称,按照新课标,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将在修订课本时在中小学教材中继续强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真正让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可见,传统文化的地位不会随时代而削弱。
我市的传统文化教育一直受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小学生读本》分三、四、五、六年级分册,已在几年前修订出版,并在市竹园小学试点的基础上,于去年秋季发放给市直小学生阅读。而今年年初,这套读本将在全市推广。这套读本遵循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具有系统性、典型性。
这套读本以专题组成单元,以年级形成梯次。比如,三年级分册设有“唐宋诗选”“古代格言”“蒙学经典”“神话传说”“趣味汉语”“民俗风情”“中国书法”“名著故事”“中华英杰”“文史常识”等10个单元,六年级分册设有“宋词选读”“元曲选读”“诸子散文”“古代寓言”“趣味汉语”“隽永小品”“民间文学”“名著故事”“中华名人”“文史常识”等11个单元。这样编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同时兼顾了文化性和文学性、知识性和情趣性。
这套读本涵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选编了大量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具有经典意义的名家名作。比如,四年级分册第一单元“诗词选读”精选了韦应物、孟浩然、王维、李白的山水诗词,白居易、陶渊明的田园诗,王昌龄、王翰、王维的边塞诗词,王昌龄、王勃、王观的送别诗词。
读本每个单元前面都有简明的导读文字,每篇课文都设计了比较完备的助读系统。助读系统由“轻轻告诉你”(导读)、“快快动起来”(练习)、“快乐加油站”(拓展)组成。这样编写,便于学生自读,也便于教师导读。
学教结合,让传统文化内涵更丰富
光看书本,达不到真正学的目的。我市教育专家在竹园小学开展试点时,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德育工作、文化建设相结合,学校实施了“书香行动”、“春晖行动”和“博雅行动”,将阅读经典与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融为一体,比如开展了《弟子规》诵读活动;精心设计走廊文化、橱窗文化,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物化于墙壁、美化于校园。
学校注重在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等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语文课,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汉字之美、汉语之美;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将中国古代名人爱国、孝悌、诚信、文明的故事融入其中;美术课,教师将剪纸艺术引进课堂;音乐课,师生共学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葫芦丝演奏……
这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小学生读本》由武汉出版社发行后,被评为省百佳教研成果之一,在省首届校本课程与教材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
传统文化浸润孩子心中
通过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学习,近几年来竹园小学学生的文艺修养得到提升,还促进了学生精神发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远离了不良行为:学生中,知书达理的多了,热爱劳动的多了,乐于助人的多了……
我市部分学校也推出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如掇刀双泉小学,让孝德文化浸润孩子心田。
为营造孝德文化教育氛围,学校举行了“践行孝道·感恩图报·从我做起”百名师生大签名活动。《弟子规》等作为校本课程于每周二、四组织学生进行诵读。学校还展示了古代24孝子的故事,各种孝文化的开展培养了青少年“奉献爱心、尊老敬老、弘扬传统美德”的美好情操,孝德文化的内涵深入到学生内心。
掇刀十里牌小学综合开展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中国书法、中国象棋、抖空竹为主要内容的“新博雅”特色教育,力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化为师生的素质。“新博雅”教育走进校园,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师生的爱国热情和人文素养,塑造了孩子们美好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