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校教育 > “善德教育”催生志愿服务“集群效应”
“善德教育”催生志愿服务“集群效应”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1:14:04   责任编辑: 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 14岁的刘张继就读于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戴庄小学六.张业春说,在戴庄小学,善德教育”已经形成了常态,今后,这种常态仍将延续,以此不断放大志愿服务“集群效应”,为传承...

 

  【图语:戴庄小学】

  14岁的刘张继就读于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戴庄小学六(3)班,8日上午7时刚过,他就动作麻利地穿好衣服,洗漱完毕,开始了这特殊的一天。

  说特殊,是因为这天虽然是周末,刘张继的心头却牵挂着与课本无关的“户外作业”。当天,包括刘张继在内的80名戴庄小学学生都领到了同样的“户外作业”——看望孤寡老人和参加义务劳动。

  从家里出门后,刘张继径直走进一家超市,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一袋水果和一箱牛奶。这些是他为孤寡老人准备的礼物。

  8时左右,戴庄小学大门前,领到“户外作业”的学生们陆续赶来。与刘张继一样,他们每个人都为孤寡老人准备了礼物。“比起买衣服、零食,这样花压岁钱更有意义。”面对采访,刘张继道出了心声。

  孤寡老人马永安住在一间过渡房内,尽管无儿无女,但在政府的关怀下,他的晚年生活衣食无忧。不过,更让老人感到高兴的是戴庄小学的学生常常来看望他,给他带吃的穿的用的,还陪他“爷爷长爷爷短”地说话聊天。

  当天,戴庄小学的学生们共看望了10位孤寡老人,他们的一声声问候、一张张笑脸如同春日暖风,让老人们心里暖洋洋。

  “从2004年起,学校就定期组织学生看望周边的孤寡老人,给予老人亲情的陪伴和心灵的慰藉。”戴庄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刘云告诉记者,给孤寡老人送关爱已经成为学校的传统项目,也是每一届在校生的必修课,这是学校推进“善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孤寡老人挥手告别后,学生们的“户外作业”还没有结束。下一站,他们得赶到学校附近的集中居住区参加义务劳动,清理绿化带内的杂草、垃圾,美化大家共同的家园。“我不仅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义务劳动,回到家里也是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戴庄小学四(1)班的黄秦妍今年11岁,她用稚嫩的声音告诉记者,做家务活已经成了她的习惯。在黄秦妍的认知中,帮父母分担家务活是感恩父母的一种方式,因为父母也会有累的时候。

  “我们推进‘善德教育’,不仅仅是要求学生们在校尊师重教,更希望学生们不论走到哪里,都能做一个崇德向善的人。”在戴庄小学副校长张业春看来,善德育人,只要持之以恒,必定会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时时处处与人为善”的种子。

  这些年来,张业春分管学校德育工作,他亲眼见证了戴庄小学“善德教育”催生的一幕幕志愿服务“集群效应”。“去年12月,学校向在校生发出倡议,号召大家为贫困山区孩子捐出图书、文具和过冬衣物,学生们积极性很高,纷纷捐钱捐物表达心意。”张业春回忆说,不少学生捐钱捐物之余,还给山区孩子写了交友信,着实让他感到欣慰。

  “那股向善的力量正体现了志愿服务的‘集群效应’。”张业春说,在戴庄小学,“善德教育”已经形成了常态,今后,这种常态仍将延续,以此不断放大志愿服务“集群效应”,为传承雷锋精神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本文责编: 郝菁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