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校教育>国学进教材大家有话说
国学进教材大家有话说
来源: 三晋都市报  2015-04-14 10:56:00   责任编辑: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日前,负责研发国学教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组宣布,根据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该课题组已完成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标准化传统文化教材的研...

 

  【图语:国学课堂】

  日前,负责研发国学教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组宣布,根据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该课题组已完成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标准化传统文化教材的研发工作,高中国学教材将在各地开展成规模的教材试用工作。事实上,小学高年级段已开始涉及《论语》《孟子》等儒学典籍,但仅以诵读和简单理解为主,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可在已有基础上更为深刻地领悟儒道经典的思想内涵,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

  据悉,国内第一套自主研发的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预计将于今年9月出版,四册分别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道德经》。

  据专家介绍,这4册书并非孤立的高中教材,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的高中部分。全套教材包含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经专家组反复研讨、论证,制定了“儒学养正、兵学相佑、道法自然、文化浸润”的课程结构,各阶段教学内容和深度循序渐进、系统科学。此外,每一章节在讲解儒道核心精神的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中西文化比较等拓展阅读素材。

  课题组秘书长张健表示,目前各地高考改革的几个信号均指向国学,但考什么、怎么考又是一个难题。有专家建议,不应以文言文字词解释等传统形式考查,应关注考生如何消化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素养和思想韬略。一时间这一话题又成坊间热议,网友们对国学是否应该进入高考也各执两端,有人拊掌附议称此举能大幅提高青少年的国学涵养,有人担心矫枉过正只会为学生增负添压。

  国学进课堂,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山西国学教育专家卫方正访谈录

  近几年,“国学热”持续升温,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随着各地中小学有关国学活动的推广开展,这个话题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争论。

  国内第一套自主研发的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预计将于今年9月出版,四册分别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道德经》。就这一文化现象,本报记者拜访了山西文瀛书院院长、国学教育专家卫方正老师,请他来为我们解读。

  课程安排仍有诸多不成熟之处

  “首先,这肯定是一件好事,对于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强国战略以及培养本民族未来的国学人才都大有好处。但是,也尚有不成熟之处。譬如,师资缺乏。目前,真正的国学人才少之又少。这是全国范围内一个共性问题,在学校里这种人才更少;第二,教材的问题。选什么经典、与整体教学大纲的配合、侧重点、解读水准、尺度拿捏,这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第三,是否纳入考试系统?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常常是只有体会深浅,而没有严格对错之分的过程,如果纳入考试系统,那势必会有标准答案,该如何进行评判?”卫方正老师这样说道。

  另外,对于高中部分的教材、课程安排,卫老师则认为不是很合理:“《论语》与《老子》两本书的观点是不同的,在许多方面甚至大相庭径。孔子与老子这两位伟大的智者,看问题各有其出发点,到底谁的学说更合理,对于高中生而言,要辨析清楚还真是一个难题。打个比方,两位你很尊敬的长辈,对你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却截然不同,有时甚至水火不容,你能同时接纳么?我当年自学国学的时候便曾遇到这一问题,当时也正好是高中时期,纠结痛苦了一年多,一场大病后,因偶然的机缘才得以领悟。”

  中国传统语言定能完美消化各门学科

  所以,他认为,对于国学底蕴并不深厚、人生经历有限的高中生而言,可考虑把高中教材中的各门课程都尽量与国学相融合。譬如,在语文、政治、历史等科目中加入传统内容,甚至英语中也可以,高中生可以读英译的《论语》《左传》《史记》《西游记》等中国传统典籍中的选段,而不仅仅只有《鲁滨逊漂流记》或者《双城记》的选段;可以通过英语学习先秦寓言,而不仅仅是安徒生童话。另外,还可以阅读一些用英文写的介绍中国名山大川的说明文、导游词。

  “别以为数理化就与国学没联系,‘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中‘勾’‘股’‘弦’‘元’是什么?全是中国的概念啊!《周易》中有二进制思想,《尚书》中有环保措施,《管子》中矿苗理论,《墨子》中有小孔成像、杠杆原理,《淮南子》中有利用凸透镜取火的方法……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丰富的自然科学积淀,完全可以与理科教材完美融合。”

  “而且,用中国的语言来表述现代数理化完全可行。”卫方正认为,高中数理化教材中很多“欧化”“机械化”的语言完全可以用更优美的中国传统语言(包括文言文和古白话)来代替,“我相信,在历史上,中国的语言能够完美地消化佛教文化,当今也一定能完美地消化现代各门学科!”

  现阶段识字系统违反汉字认知规律?

  “其实,最值得做的一件事,就是把目前小学到高中的教材重新梳理,把不科学不系统的去掉。据我了解,目前中小学阶段有两个系统是有问题的:第一是识字系统,按照汉字的规律,识字应该从部首学起,按照《说文解字》的方法来。”卫方正举例说明道,我们在小学一年级时就会学到“耕”字,但很多学生却不认识“耒”,不知道为何“耒”与“井”合起来就是“耕”,“耒”是什么?这个“井”是表示水井吗?往往充满疑惑。如果给学生讲清楚,这个“耒”是劳动工具,“井”是四四方方的井田,学生会恍然大悟。

  而目前中小学中的识字过程,可以说是非常凌乱,违反了汉字固有的认知规律。

  “第二是写作系统。听说读写,写是一种综合而集中的基本功。但我们现在从小学开始学作文,很多学生直到大学毕业还是过不了写作关,一提笔就头疼,这其实是长期以来在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认知与训练方法上有问题,而这个方面,在传统文化中有很好的训练方法与系统。”多年来,经卫方正老师指导过的学生,写作水平都提高很快,在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奖的孩子比比皆是。

  另外,他指出,还有一个问题是国学教材如何与其他科目教材配套使用,当前的初高中历史、政治、语文教材中有知识点的交叉、重复,那么这些课程的教材会与国学教材知识点重复吗?这也是要考虑到的问题,“所以,国学进课堂真的需要群策群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生动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于国学教材9月进高中课堂一事,我省不少高中语文老师都纷纷称赞,认为这一举措很有必要。原平市第二中学高一语文老师王永亮认为,增加国学知识有利于文化传承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从国学知识中学习古人的大智慧。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快,各种思想充斥着学生们的价值观,而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却被渐渐淡忘了。传统文化的学习本来就是语文学科必学的一部分,这是不能丢掉的。

  “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不能空喊口号,应落实到实际教育工作中去,目前教科书中反映传统文化的内容远远不足。”王永亮老师觉得,国学知识更多地介入到高考中,就能很好地起到指挥棒的作用,通过系统持续的学习来滋养学生的身心,引导学生学会创新,让传统文化更具生机与活力。当然,读国学不仅是为了知道,更要注意做到。国学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更应该注重学生的知、情、意、行。“教学中,简单地说文解字是最不可取的,而是应该通过讲故事、观看视频、小组竞赛等形式进行生动教学,把国学教育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国学知识内化于心,知义明礼,修身养性。同时多开展实践性体验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觉悟,并能在以后身体力行去改变自己。知识只是起一个辅助的作用,更多的应该是对学生正确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与引导。国学经典的学习,不能只依靠几堂课和几本书,要想有很大的提高,必须坚持长期的学习,并且要进行广泛的涉猎,因此加强课堂外的阅读和学习是很有必要的。”王永亮老师说。

  王永亮老师还提到,国学知识的更多介入,势必会增加语文老师的教学负担,因为语文教师的国学功底直接会关系到教学效果。国学经典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知识,并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俗话说“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因此,王永亮老师认为,教学之前,首先应该提高国学教育教师的国学水平,而且这应该是一项长期的培训工作。但另一方面,国学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任务,这也是每个老师的任务。每个老师都应该增强语文、历史、哲学等各方面的修养,这样才能营造国学知识学习热的大氛围。

 

【本文责编:郝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