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校教育>培养抗战英雄的俄远东列宁学院
培养抗战英雄的俄远东列宁学院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5-08-14 16:41:00   责任编辑: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看过《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的观众或许记得,这部聚焦抗日战争中草根群体的电视剧曾提到,不少中国革命者都曾在俄罗斯远东海参崴(即符拉迪沃斯托克)受训。

【图语:列宁学院】

  看过《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的观众或许记得,这部聚焦抗日战争中草根群体的电视剧曾提到,不少中国革命者都曾在俄罗斯远东海参崴(即符拉迪沃斯托克)受训。

  其实这并非杜撰,在俄罗斯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确曾有一所中国列宁学院,许多中国革命者在那里学习过,他们有些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有些后来成为对日作战的有生力量。

  新华社记者日前独家采访俄罗斯历史学家德米特里·安恰,揭秘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为何要创建列宁学院

  谈到为何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成立中国列宁学院,安恰说:“符拉迪沃斯托克中国列宁学院是共产国际为世界革命做准备、为世界革命输送人才和管理干部、更主要还是为中国培养共产党干部和管理人才的学校。”

  他说,上世纪20年代末在俄远东、尤其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中国工人约占整体工人人数的40%,在当时重要的俄国民经济部门都有中国工人的身影。提高这批人的政治觉悟,吸纳他们加入苏联共产党,是苏联地方当局以及当时苏联国家领导人特别关注的事。中国列宁学院由此应运而生。

  安恰告诉记者,中国列宁学院创建于1933年,到1938年中期结束,共6年多时间。

  “这所学校的学生基本都是中国人,来自中国国内和符拉迪沃斯托克当地的煤矿、木材、建筑和运输工人,以及农民。学院老师有中国人,也有俄罗斯人,学校的校长姓张,是中国人,只知道他是四川涪陵人。”可惜的是,安恰为寻找校长及其家属做了很多工作,至今还未找到。

  列宁学院都教什么

  安恰说,中国列宁学院普通教育为4年,学生不仅要学数学、物理、化学和自然科学等基础学科,还要进行共产国际的政治和素质教育。此外,还要进行各种无线电培训、军事射击和特殊训练,专门培训派往中国参加抗日地下活动的人员,以及培养军事指挥和管理人才。

  学院教材都由共产国际人员亲自编写,有中俄文两个版本。从列宁学校的一个讲义可见当时的课程。

  其中一份为共产国际讲义第三讲材料——

  一、“我们出的价钱太贵了”(见列宁全集第20卷第501-505页);

  二、列宁杂谈(论上高山,论忧闷之害,论商业之利,论对少数派之态度等)。

  安恰说,中国列宁学院在上世纪30年代的符拉迪沃斯托克非常出名。他认为,6年来列宁学院为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培养了一批共产党人,为中国抗战输送了许多干部和管理人才,中国列宁学院和学院的中国人为抗战作出了贡献。

  到过列宁学院的“国际诗人”

  当记者请他谈谈中国列宁学院有记载的著名人物时,安恰兴奋地说,列宁学院有许多中国知名人士,当时苏联媒体报道最多的是中国著名诗人埃弥·萧(萧三)。他上世纪30年代曾来到符拉迪沃斯托克中国列宁学院,给学生和工人们做报告,非常受欢迎。

  安恰说,1928年,萧三在苏联任《国际文学杂志》中文记者,他写了大量文章号召中国人民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宣传中国红军的英雄主义,歌颂那些为中国的自由而勇敢战斗的普通士兵。他还和另一个中国人(陈乔年,陈独秀之子)一起翻译了《国际歌》歌词。

  安恰说,1934年,萧三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中国剧院为中国列宁学院的学生和当地工人们作报告。当时中国剧院大厅坐满了1000多名从外地赶来的中国船员和工人,他们聚精会神地听取萧三讲外国人民如何反对侵略者的故事,讲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学。这些文化不高的中国人,首次听懂了“文学”这个词。

  据当时苏联报纸记载,中国列宁学院的俄罗斯籍教师米·斯米多维奇1934年5月初给媒体撰文形容萧三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做报告的情景:“他们首次听到如此精彩的报告,首次知道可以拿起‘文学武器’投入战斗,知道无产阶级的文学可以作为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可以作为改变人民思想的武器。年轻的诗人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埃弥·萧在用他们的语言发声。”

  “继续寻找列宁学院中国人的踪迹”

  谈到列宁学院为何停办时,安恰解释说,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列宁学院的大部分中国人都回国投身抗战,但也有部分列宁学院的中国人被当时的苏联政府当作所谓的间谍处决或迫害致死。

  安恰说,当时的苏联正在肃反时期,连本民族的人也不相信,也处决了很多。安恰说,这件事很遗憾,但这是当时的历史事实。

  据介绍,在中国列宁学院学习过的人都是有影响的人,许多人在中国就参加过游击队,在东北直接参加过抵抗日本人的战斗。有些受训人员本人就是游击队领导人。他们大部分人对打败日本军队作出了很大贡献。

  比如有个学生叫王伟清,尽管其父是伪满军官,但他一直为抗战做工作,有许多联系人和很多情报来源。当时中国人尽管都有俄罗斯名字,但中国名字都是笔名,以避免亲属受迫害,这给以后的寻找增加了难度。

    安恰说,在原中国列宁学院大楼上面悬挂着列宁大幅画像,可惜现在列宁学院的原址已变成州政府大楼。以后他要继续寻找中国列宁学院人员留下的踪迹,核对他们的真实名字,为后人、也为那些湮没在时间尘埃中的英雄们还原历史。 
【本文责编:沈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