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大学生身体素质差】
近日发布的《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显示,多项身体素质检测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不如中学生。
大学生身体素质不如中学生的结论,让人颇感意外。为何出现这种情况?
就笔者所见,不少中学上午、下午各有20分钟课间操,住校的学生还有20分钟早操;下午放学前有不少于半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很多学生走向了操场;每周开设两节体育课早已成了常态;地方教育部门还推进了学生定期体检等措施;笔者所在的市,多年前就将满分100分的体育成绩纳入中考……这些措施都促使中学生加强锻炼。
按正常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比中学生宽裕得多,高校里锻炼的场地、设施自然也比中学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理应好于中学生才是,但结果恰恰相反。
概括起来,大学生身体素质欠佳,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有关大学生的体育课规定太过宽泛,对大学生身体素质要求过低。国家规定大学一周两节体育课,这与中学没有区别;而等到大三、大四时,大部分高校把两节体育课变成了选修,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大学生锻炼的时间。说要求低也是有根据的,就拿女生耐力跑来说,现在对大学女生的要求是800米,上世纪90年代前是1200米,而现在的初中女生也是800米,只是达标时间要求有所不同。在这种背景下,不少高校的体育课变成了“游戏课”,这自然导致学生思想不重视,缺乏课程任务的压力感和紧迫感。
二是高校对学生体育锻炼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类似于中学的“三操一课”(早操、课间操、眼睛保健操与体育课),大学里一般不再组织开展“三操”,学生的日常体育锻炼成了无序放任的状态,而不少体育课又形同虚设。近几年,一到运动会,不少大学生往往以各种理由缺席,使之最终成为极少数特长生的表演,这也反映出高校平时没有充分开展体育活动,学生的健身意识和体育精神极其匮乏。
三是大学生自身没有养成健身习惯,缺少足够的运动量。许多大学生租人上课、沉湎于网游、宅于寝室,何谈积极地健身活动?
《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给大学体育工作敲响了警钟,也引发了人们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担忧。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需要国家加强大学生体育教学的顶层设计,呼吁高校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另一方面,大学生们自身应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