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孝文化>孝敬长辈不能心中失去敬意
孝敬长辈不能心中失去敬意
来源: 立身教育  2014-08-23 19:45:00   责任编辑:陈笠翁  www.k618.cn
内容提要:孔子认为更重要的是孝要产生于内在的敬意,做到在父母面前和颜悦色才是真正懂得了孝法。这是孝法清除认识误区,达到真实有效的根本要求。

 

 [图语:卢鸿草堂十志图 为国画家王原祁所画,画于清代。]

  孔子认为更重要的是孝要产生于内在的敬意,做到在父母面前和颜悦色才是真正懂得了孝法。这是孝法清除认识误区,达到真实有效的根本要求。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的意思是“现在所谓孝顺,以为能养父母则可。可是人也都能做到饲养狗与马。如无敬意,那和饲养狗马有何区别呢?”

  这里提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可以借此反观现代社会。有的年轻人认为能在物质上供养父母就不错了,比抛弃父母、冷淡父母强。甚至有人稍嘘寒问暖者,多是惦记父母的财产。所以孔子说了一个“敬”字。如无“敬”,怎么区别你供养父母与饲养狗马这种只是提供外在条件的性质呢?“敬”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诚恳与尊重。父母,爱之也要敬之。父母亦是常人,有人倏忽觉醒,对父母施以真爱,不久,发现父母老毛病仍如是,又生厌倦。这是因为忘了“敬”。有敬在,爱才长久。

  那么,什么是孔子孝法的至境呢?

  《论语》中载,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认为:“对父母一直和颜悦色是难的。有了事,孩子为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但仅仅这样就能算是孝吗?”

  有的人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或是为了尽义务而尊重父母,有好吃的先让父母吃,有活自己先干。这已经是很不错了。但做这一切仅仅出于责任或而非活泼泼地发自心底。内心的不舒服,脸色就很难看。虽然尽力做了,在外人眼里看来似乎无可挑剔,但却总不免让父母与本人都觉得别扭。所以孔子主张,孝不仅是尽责任,还要发自内心,要面色和悦。这点要做到很难。偶尔有些脾气也是可以原谅的。但一定要根除一个观念是,千万不要以为尽形式上的孝道就可以了。内心一定要完成孝的求证过程。做到这一点,自然表里如一,襟怀坦荡,其乐也融融。

  这三个层次完整地呈现了孔子孝法的内涵。让孝落实到具体的人生当中,生活当中,是孔子孝法的本质。


  [图片赏析]

  [作者]王原祁(1642~1715),中国清代画家。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江苏太仓人。王时敏之孙。幼时曾作小幅山水悬于书斋壁上,祖父见而异之,大加夸奖。康熙八年(1669)中举人,次年登进士,历任顺天乡试同考官、 任县知县、 刑部给事中。三十九年奉命入内府鉴定宫廷收藏古代书画的真伪。四十三年入值南书房,任侍讲侍读学士、太子府詹事、户部左侍郎等官职。在南书房供职期间,康熙皇帝玄烨常观其作画,并作诗赐赠,有“图画留与人看”之句。四十四年奉命与孙岳颁、宋骏业、吴暻、王铨等共同编纂大型书画类书《佩文斋书画谱》100卷,并任总裁,越3年而成。长住京郊海淀畅春园中,作画供奉。五十年奉命主持《万寿盛典图》卷绘制事宜。

  [图语]卢鸿草堂十志图 此图借《草堂十志图》之名,而泼墨设色而成,运以诸家笔意。卢鸿为唐代隐士、文人,擅书法、绘画,曾作《草堂十志图》,描写其隐居之处的山林景物。王原祁的《卢鸿草堂十志图》以唐宋各家笔意拟之,图共十页。《石渠宝芨》著录。上钤有“王原祁印”、“麓台”、“峭倩”及“乐寿堂鉴藏宝”清宫的鉴藏八玺。

【本文责编:陈笠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