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衣冠瘗忠魂黯然遗孤 悲恸读战书伤哉死父】
【原文】:
杨敬,明时河南归德人也。生有至性,异于常儿。父名昱,素习武事。值彼时烽火连天,干戈遍地,明廷选将征兵,从事布防。敬父以骁勇名,每战敢先,胜不争功,颇为主将所重,累功已至军官。值寇因官兵恃胜气骄,诈败以诱之。主将不知是计,尾追趋利,寇伪作奔窜之状。讵料官军正在追杀得意之时,寇忽反扑,人人敢死,锐不可当。官军狃于常胜,今猝堕寇伏,军心慌乱,四散溃走。主将虽斩之,亦不能止也。敬父身陷重围,冲突不出,人困马乏,遂殁于阵中。凶耗传至家时,母恸甚,几晕厥,良久始苏。敬方十岁,抢地呼天,哀动邻里。每思求父遗骸,返葬故土。母以寇警未息,道途多阻,儿又年幼,出外危险实多,力阻之曰:“汝父虽骨骸不返,然有汝母在堂,汝又无兄弟。汝去后,我安所倚赖?汝既有此孝心,留待日后亦不为晚。”敬听母言,忍泪而止,乃取父衣冠,招魂归葬。然未尝一刻忘其父也。既长,以家计拮据,为仰事抚育计,设家塾授徒,借束脯以资补助。教授学生,异常热心,故塾中成绩,著闻远近。但每阅战阵书,辄掷书而起,啼哭不已,非止一次也,可谓孝矣。宜乎!时人以王裒比之。
【译文】:
杨敬,明朝河南归德(今河南商丘)人。生性淳厚,与其他幼童不同。父亲杨昱,平常习武。正值战火连天,干戈遍地,朝廷选将征兵,进行布防。杨敬的父亲被征入伍,因骁勇善战而闻名,每次战斗都奋勇争先,取胜之后又不争功,主将十分看重他,累功升为军官。贼寇利用官军得胜骄傲,用诈败计诱官军深入。官军主将不知是计,尾追以求功利。贼寇故意作出狼狈逃窜的样子。谁料正当官军得意洋洋地追杀之时,贼寇忽然反扑,人人奋勇,个个争先,锐不可当。官军已经习惯了打胜仗,如今突然陷入贼寇的伏击之中,军心慌乱,四散溃逃。主将虽然斩杀逃兵,但也不能阻止杨敬的父亲身陷重围,冲不出去,人困马乏,遂战死于两军阵中。噩耗传到家中,母亲非常悲恸,昏倒过去,很久才苏醒过来。杨敬这年才10岁,哭得呼天抢地,悲恸的哭声惊动了邻里。他常常想把父亲的骸骨找回来,运回家乡安葬。母亲见贼寇未平,道路艰难,儿子又年幼,外出有很多危险,极力劝阻,说:“你的父亲虽然骸骨没有运回家乡,但还有你的母亲在家。你又没有兄弟,你若是离开了,我依靠谁呢?你既然有这个孝心,留待日后也不算晚。”杨敬听从母亲的劝告,打消了这个念头,于是就拿父亲的衣服帽子,招魂安葬。但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父亲。长大成人后,家境拮据,为了侍奉老母,他就在家教授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赚点学费补贴家用。他教授学生,非常热心,在他的私塾中学习的人成绩都很好,远近闻名。但是,每当读到有关打仗的书,他就把书扔掉,哭泣不止,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可以说够孝顺的了。当时的人把他和西晋的王裒相比,是很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