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罔极思从头哀深没齿 恻隐见于面诚动人心】
【原文】:
高柴,字子羔,春社时卫国人也执亲之丧,泣血者三年。未尝见齿。时人叹为难能,名逐大著,后从孔子受业。鲁国执政重其贤,委为成县令。时成人某姓兄死,其弟不为衣哀服,闻子羔将到任,始为成服,成人歌曰:“蚕则绩,而解有筐;范则冠,而蝉有绥;兄则死.而子羔为之哀。“足见其孝行之感化人矣。后仕卫国,为司刑之官。曾有一人犯罪.按法执行月足之刑。嗣值蒯聩与其子出公争国之乱,子羔弃官逃至城门,则前刖足者任守门之役,因语子羔曰:“彼处有缺口,可以出。”子羔曰:“君子不逾缺。”又曰:“彼处有水窦,可以出。”子羔曰:君子不逾缺。刖者遥望追子羔兵役在后,焦急殊甚,复语子羔曰:此处有屋,请速入,免被捕执。俟追者去后,再图出城。”子羔始入室中,屏气匿声。追者至,问刖者:“倾间是否有人过此?”刖者答以未见,追者方去。子羔问刖者曰:“我不能枉法,刖汝之足。今令不怀恨,而返多方以免我难,其故安在?”刖者曰:“昔君刖我时,先人后我,意欲曲全我也。狱决罪定,至执行时君色甚忧。我早知君为忠厚长者,爱尚不足,恨于何有?”孔子称为公恕。
【译文】:
高柴,字子羔,春秋时卫国人。在双亲丧期间,悲痛万分。三年不曾露齿一笑,实为难能可贵,因此孝名远扬。后来追随孔子,拜师学习。鲁国国君敬重他的德行才能,委派其担任成之县令,当时成地有一人亡故,其弟竟不为兄长服孝,听说子羔将到本地任职才穿上孝服。成地百姓皆叹服子羔之孝行的感召力。后来,子羔回到卫国,在任司刑官期间曾将一犯人依法处以斩足之刑,不久之后,卫国内乱,子羔弃官而逃。守城的门役正是那个曾被砍足之人。他劝子羔从城墙的缺口或出水孔逃出,子羔却认为此非君子之举。门役见追兵已在不远处很是焦急,又劝子羔躲入城门边的小屋,以免被捕,待追兵离去之后再出城,子羔这才入室躲避。门役瞒过追兵,使子羔得以脱险。子羔问他为何对自己不仅毫无怨恨而且如此相助,门役道出缘由:当年子羔对他执刑时面带不忍之情,可见心地仁慈忠厚,令人敬重,故不曾有怀恨之心。孔子称此二人之举为“公恕”,即仁爱之心,必得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