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徐积庐墓,哭不绝声。以父名石,避路而行。】
原文:
宋,徐积三岁丧父,母教读《孝经》,辄流涕。事母力役皆身为之。应举,载母入都,不废定省。既冠登第,尚未娶。人问之,曰:“娶非其人,恐为母病。”以父名石,不用石器,遇石则避而不践,或言其难,曰:“吾遇之,怵然伤吾心,思吾亲,不忍加足其上,岂故避之。”元丰中,诏赐绢米。
积初从胡瑗学,后廷荐其孝廉,为楚州教授。母亡,庐墓三年,雪夜伏墓侧,哭不绝声,时甘露降,木成连理。李文耕谓因父之名,并避其物,真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者,笃行如此,不愧谥为节孝矣。
白话故事:
宋朝时候有个人名叫徐积,三岁时候就死了父亲,母亲教他读《孝经》,才几岁的徐积,一面读着书,一面想起了父亲,竟泪流了满面。徐积服侍母亲是非常孝顺的,凡事皆亲力亲为,从不要别人代替。就是到京城去赶考,他也要把母亲载了同去,并每日照常早晚请安、嘘寒问暖。等到徐积二十多岁时,他中了进士,也还没娶亲,别人都要替他着急了,他却说:“要是娶回个妻子不贤孝,反而会让老母亲生气的,把母亲气病了可怎么办呢?”因为父亲名字里有个“石”字,徐积便从来不使用石头做的器具。在路上走,遇到石子铺的路,他也避开了不踏。有人对他说:“你大可不必如此避讳的,连走路都避讳,是很难做到的呀。”徐积却回答说:“我并非有意避讳,只是我一遇着石子路,就会凄然地想起自己的父亲来,所以哪里还忍心在上面踩踏?”他的孝道因此一传十,十传百,到了元丰年间,传到了皇帝那里,皇帝特别赐了他绢料和米粮,来表彰他的孝行。
听说,徐积母亲死后,他竟在母亲墓前守孝三年,寒冬雪夜也伏在墓侧,哭得伤心欲绝,天空中竟降下了甘露,而旁边的树木竟发芽长叶,郁郁葱葱。李文耕说,因父之名,而避其物,真是一举一动都未忘父母呀!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文化,“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又是和谐文化,中国特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应承继这份道德遗产,发展这份优良传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精神与道德规范。
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