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孝文化 > 国学经典孝悌故事66:秀贞谏母
国学经典孝悌故事66:秀贞谏母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1:06:12   责任编辑: 罗逍   www.k618.cn
内容提要: 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

 

【图语:明杨秀贞,劝勿溺女。救妹添弟,梦祖告语。】

  原文:

  明,杨秀贞之母,生三女,无子,又生女,愤极,溺之。秀贞年十三,急抱起跪禀曰:“母望子而杀女,愈不得子。如虑赔嫁,则以嫁儿者嫁此妹,可也。”祖母骂其不知世事,秀贞又跪禀曰:“祖母朝朝念佛,今见死不救,念佛何用。”祖母亦感悟,遂留养。越二年,果生一子。

  由一片肫诚,油然天性,故得以延杨氏之脉,孝之所感大矣哉。

  白话故事:

  明朝时候,杨秀贞的母亲,一连生了三个女儿,没有儿子,到第四胎,生的又是一个女儿!秀贞母亲失望怨恨极了,就把新生的女儿扔进了水里,准备溺死。这时,年仅十三岁的杨秀贞,急忙从水中抱起小婴儿,跪在母亲面前说:“母亲想生个儿子,竟要弄死女儿,那是越加不能够生得儿子了!如果母亲是怕多个女儿,多吃口粮多赔嫁妆,那么,我愿意把我的口粮匀给这个小妹妹吃,以后给我的嫁妆,也给这个小妹妹好了。”在一旁的祖母听了,却骂杨秀贞不懂事。秀贞便又跪在祖母面前,声泪俱下地劝说:“祖母你天天念佛,现在却见死不救,那么念的佛又有什么用啊!”思来想去,秀贞的母亲和祖母都被秀贞的话觉悟感化了,于是留养了第四个女儿。过了两年,秀贞的母亲果然生了一个儿子。

  由一片肫诚之心,油然天性,得以延续家中香火之脉,也是孝感通灵所致呀。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文化,“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又是和谐文化,中国特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应承继这份道德遗产,发展这份优良传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精神与道德规范。

    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

 

【本文责编: 罗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