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淳于少女,名曰缇萦。上书赎父,悲泣陈情。】
原文:
汉,淳于缇萦,齐人,太仓令意之少女也。意有五女,无子。会坐法当刑,诏逮系长安,临行,骂诸女曰:“生女不生男,缓急非有益。”缇萦闻而悲泣,随父至长安,上书“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罪,俾得自新”。文帝悯其孝,诏除肉刑,意遂获免。
秦定叟谓人家父母,生女不喜,只为“缓急非有益”五字。但生男未必有益,顾用情何如耳。
白话故事:
汉朝时候,有个叫淳于缇萦的女孩,她的父亲是太仓县令淳于意。淳于意生了五个女儿,没有儿子,缇萦是淳于意最小的女儿。一次,淳于意犯了法,要押送到长安去服刑。临行前,淳于意忍不住骂自己的女儿们说:“可惜我只生了你们五个女儿而没有一个儿子!一旦到了出事需解急难的时候,就没有一个人能够帮我啊!”缇萦听了父亲这话,非常难过,就一路跟着父亲到了长安。她在父亲就要受刑前的危急中,勇敢地给皇帝写了封文书,文书上说自己一个弱女子情愿将身代父过,给官家做奴婢来赎父罪,使父亲可以回家去改过自新。皇帝看了后,一面佩服缇萦的勇气,一面感动于她的孝心,便下旨免了淳于意那割鼻割肉的厉刑了。
一般人家的父母,生了女儿会认为没多大用处,只因为“缓急非有益”五个字的缘故。但生了儿子也未必“有益”,端看生的儿子是否有用而已啊!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文化,“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又是和谐文化,中国特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应承继这份道德遗产,发展这份优良传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精神与道德规范。
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