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孝文化 > 孝道故事系列·妈妈的唠叨
中华孝道故事系列·妈妈的唠叨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1:05:49   责任编辑: 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 从我懂事的那一刻起,一种声音经常在我耳边萦绕,那就是妈妈的“唠叨”。突然,我很想给妈妈发个短信,告诉她:儿子虽然长大了,却希望能像儿时那样,时常和妈妈紧紧的...

 

【图语:妈妈的唠叨(资料图)】

  从我懂事的那一刻起,一种声音经常在我耳边萦绕,那就是妈妈的“唠叨”。

  山东地区有句俗话,“日子得要好,家里还要有个蝈蝈姥”,有时嫌老妈说的多了,她就拿这个来解闷。妈妈的唠叨,伴随我们一路成长。从小的时候告诉我们吃饭要洗手,讲话要诚实;玩具不能乱丢,碗筷不能乱敲;不厌其烦的一遍遍给我们讲道理的同时,还用心良苦地搭配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小熊洗脸》、《狼来了》、《小猪找衣服》等等。后来上学了,又总是讲学习要努力、时间要珍惜、老师要尊敬:于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又不绝于耳。

  终于渐渐长大了,儿子兴高采烈地准备去闯一片天地,妈妈又说:出去要做好准备,不要进医院,不要进警局。天凉了,妈妈打来电话:多穿衣服多喝水;没过多久,又问:吃得如何,住得怎样?最近工作是否还顺利?有没有遇到挫折?遇事啊,要豁达,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直到成了家,妈妈又开始教导:“要过日子,吃不穷,喝不穷,打算不到就受穷”;“注意休息,早睡早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夫妻要和睦,家和万事兴”……妈妈的大小道理时时包围着我。

  几十年的光阴,小男孩成长男子汉,当初年轻的妈妈,有了白发的痕迹。可是只要你在她身边,她总会有说不完的话,反反复复的唠叨一直没有中断:“包了你爱吃的饺子,外面的饭哪有家里的好;有时间多看看书,趁着年轻多学点,技多不压身;工作忙就不用总回来看我,我好好的,能吃能睡,不用担心……”

  终于儿子也成为了父母,有了自己的孩子。看着家中妻子对怀中婴儿的轻声呢喃和小家伙对妈妈的依赖,儿子不禁想起了爱唠叨的母亲。夜里,妻儿睡着了。我躺在床上却没有困意,伴随着脑海中陪伴我成长的妈妈的叮咛,我的眼前如电影回放般闪过一个个片段,那时:妈妈仔细地给我清洗着小手,整理着散落在四处的玩具;早晨送我去学校,兜里还装着一只热乎乎的茶叶蛋;在医院里,妈妈红着眼眶,轻声抚慰着因莽撞而跌倒,在医院里缠了一头绷带的儿子;深夜的沙发上,因儿子贪玩忘记回家而睡不着的妈妈,和桌上那碗换了几遍热水温着的打卤面;在电脑刚刚兴起的时候,为满足儿子学习的需要,用接近十年的积蓄,买来一台电脑;为了常常知道儿子的消息又尽量不使他心烦,从汉语拼音开始学习怎么发短信……在儿子的婚礼上,看着儿子的笑容,妈妈留下幸福的眼泪,丝毫没有想过,筹备婚礼花掉了她半生的积攒。这之后,年过半百的妈妈又回到简单而重复的日子:洗衣、做饭、打扫、整理,当然,还有不断的“唠叨”。

  可是,假如没有我的粗心大意和率性而为,妈妈也许现在还是位优雅知性的女子,而不是让我经常抱怨的唠叨婆。细细的回味,她的唠叨里,不是厌烦,更不是嫌恶,不仅处处充满简单有效的人生哲理,更是对儿子的担心、牵挂和爱。

  当代圣贤释净空教授曾说:“做到说到是圣人,只做不说是贤人,光说不做是骗人。”原来我们每家都有一位圣人,原来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圣人身边。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记载的,有孟母三迁、孔母教子、岳母刺字,然而我们的母亲,又何尝不是用自己的行动和朴实的言语,教我们如何做一个人;用无私的付出和无所不在的关怀,撑起我们的家。可在这一遍遍的反复叮咛中,我们又做到了几何呢?行由不得,反求诸己啊。

  安静的夜,安静的我,不知不觉间,一股热流从眼中涌出。此时此刻,我不愿再用“唠叨”这个词,来形容妈妈的叮嘱。因为那是伟大而神圣的母爱,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再也没有人,能像母亲一般,为看起来无关轻重的小事,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讲给我们听。

  突然,我很想给妈妈发个短信,告诉她:儿子虽然长大了,却希望能像儿时那样,时常和妈妈紧紧的拥抱;儿子虽然长大了,却更加喜欢听您的唠叨;儿子已然长大了,也懂得该如何用心去爱您了!  

【本文责编: 郝菁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