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每逢佳节倍思亲(资料图)】
孝关乎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它让人的内心充满温暖,并把人提升到一个庄严和神圣的境界。“百善孝为先”的古训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准则。
我们每年的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其实质都是在演孝。“每逢佳节倍思亲”,贯穿过年过节始终的是浓浓的人伦情义。祭拜祖先,感恩长辈,敦亲睦邻,关爱晚辈,充盈着亲情情结。敬祖意识,寻根心理,报本观念,慈爱心肠,唤起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同根同宗同源的民族情,凝聚和睦和谐和平的亲和力。这也是节日的动力、魅力所在。
比如大年正月初一,作为晚辈的儿孙都要给祖宗长辈磕头行礼。有人认为这是作秀,这是封建,不合时宜。“都啥年月了,给父母磕头好意思吗?”你要知道,磕头这种形式为什么能上百年、上千年的流传下来呢?因为给父母磕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节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情感最深重、礼仪级别最高的表达方式。只有当你低下头,弯下腰,折服傲慢,摒弃轻浮,双膝跪倒在亲人面前时,你才能体验到那种毕恭毕敬的崇拜,那种和站着无法相比的神圣情感。那一刻你才会觉得只有那样的跪拜才能表达对父母高堂的祝福。因为那一刻你又似乎变成了一种近似于母胎内婴儿的姿态,那是一种庄严的、神圣的、感恩的姿态。
历来人们都知道磕头是大礼,他不仅是尊敬,也是一种权威。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住房要下跪,就个医要下跪,吃个救济要下跪,打个官司要下跪。这种带有自卑和自甘屈辱的行为时要不得的,这和为了表示孝敬、感恩,发自内心的给父母磕头下跪是完全不同的行为。今天我们所应追求的是平等、自主、科学、创新、公平、正义等价值观念,人要有尊严的活着。因此说:“男儿膝下有黄金,只跪苍天和娘亲”。
正月初二,闺女要走娘家。“有妈的孩子是个宝,无妈的孩子像棵草”。“娘家,娘家,有娘才是一个真正的家,一个完整的家”。初二做女婿的要去给岳父母拜年。这基本上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你娶走了人家的女儿,就意味着要承担起对岳父母的孝敬责任,一个女婿半个儿嘛!
正月初三,对已过世的父母,做儿女晚辈的要去上坟祭拜父母。养父母之灵这也是行孝的要义之一。
春节把孝以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礼仪化、规范化,又近似神圣化,借助过年这个必由之路,让一代又一代的后生们一年一度的潜移默化的接受孝道的教育,让一代又一代的先人们得到怀念和敬仰。
清明到,儿尽孝。清明节象征着中国人对“孝”的无比推崇,“孝”是对中国人家庭观念的准确写照。“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其实清明节也是一种“过年”,只不过除夕是活着人的团圆,清明则是人与祖先、人与自然的团聚而已。当你站在亲人墓碑前,一面感受“生死两茫茫”的悲怆,感念生我育我的恩泽,同时,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个人类永恒的疑问就会油然浮现。这里最能触发关于生与死、得与失、苦与乐、奉献与索取的思考,在这些感悟中,灵魂震颤,受到洗礼和净化,重新认识自我和人生,激发前行的动力。
据民政部公布的数字,今年祭祀扫墓的超过4.6亿人次。又到回家过年时更是车水马龙、人满为患,给人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动,还有哪一种文化,哪一种节日能够一年一度调动起如此浩大的千军万马呢?
今天社会固然有不少善事父母的孝子,孝女,孝行或许更加丰富多彩。但是不可讳言,有相当多的子女,不用说养父母之心了,单就养父母之身来说,也难于完全做到。有首民谣说:儿住瓦房孙住楼,老头老婆住村头;儿子烧煤孙烧气,老头老婆柴火棍。这在农村不是一个地方、两个地方的问题,而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年青人外出打工了,留守在家的老人仍然抱着“种田为吃饭,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钱”的思想度日。“屋里住着老两口,门外拴着一条狗”。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空巢期越来越长。焦虑、不安、失落、孤独的心理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老人们怕生病,“小病拖,大病捱,重病才往医院抬”。老人怕没人照顾,怕给子女添麻烦。老人更怕寂寞,孤独比贫穷更可怕。更何况一些不肖子孙,虐待打骂老人,干涉老人婚姻,侵犯老人合法权益。有的子女甚至做出加害父母的忤逆不道之事。在新闻报道中,有因赌博还债杀害父母的,有因婚前同居不遂杀害父母的,有因抢夺财产杀害父母的种种大逆不孝,令人寒心。
不少年青人房子依靠父母买、婚庆操办讲气派、啃老就像是讨债、儿女回家当客待。某个地方这样说:养一个儿子是养一个豺狼,养一个媳妇是养一个娘娘,养一个孙子是养一个蚂蟥。
前些时候,报纸登载一个儿子为了买车要钱,活活把父亲砍死,而生命的最后一刻,父亲说出的一句话竟是:“孩子,快拿上钱跑吧,一会警车就来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俗话说“宠猪哄灶,宠子不孝,宠妻胡闹”。目前是关心上一代显得苍白无力,而关心下一代有过之而不及。养儿防不了老,倒是养老得防着儿。现在六个人捧着一个小皇帝,已说不清谁孝敬谁了?有人调侃说,要是生个儿子你就得准备当儿子,要是添个孙子,你就得准备好当孙子。有人无奈的自嘲和叹息道:过去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现在是家有一老,如有一草。老人就是酱盘子,儿孙们都来蘸,酱蘸完了,盘子也就扔掉了。
在旧社会,往往公婆虐待媳妇,把媳妇逼得走投无路,不是投河就是上吊。现在,通常是媳妇欺负公婆,把公婆逼得活不下去,不是跳井就是服毒。
今天,因利益纷争而造成的父子成仇、夫妻反目,兄弟相残的事件实在是太多了。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的悲哀。于是,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重建我们的道德伦理体系已经成为摆在社会面前的急迫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