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孝文化 > 学习传统文化 感悟孝道人生 10
学习传统文化 感悟孝道人生 10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1:04:57   责任编辑: 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 周易》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过去,人们相信不孝敬父母会“天打五雷轰”,死后下地狱,做其它坏事会遭报应,现在不信了,天不怕,地不怕,神不怕,鬼不怕,而人越来越可...

【图语:实夫拜虎(资料图)】

  (四)最后讲一下“孝有好报”。

  《周易》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即行善的人有福,必将得到奖赏,以及与它相配的福乐。恶行有殃,必将招致使自己痛苦的结果。这个善首先讲的是孝,以孝来感天地,天地必定会降下福分。假如不孝,天地必定降下灾殃。我们看这个“余殃”的“余”,讲的很有道理,很有味道。余是什么?是剩余。这就是说,除了自己受到殃报,还有余殃,这个余殃谁来受。那只有子孙来受。“必有余庆”的“庆”,就是福报。这个“余庆”除了自己所受的福报外,还有谁来受,那只有绵延到子孙后代来受了。“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是很平等,很公平的。有孝心的人总想着让父母放心、希望父母一辈子幸福,因此,他会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德行和能力,发展潜力大,人生的结局也好。

  三国时代有个孝子叫孟宗,母亲很长一段吃不了东西,很想喝竹笋汤,因为是冬天,不长竹子,孟宗心中痛苦,不知该咋办,就走到竹园,在哪里哭。他的眼泪和孝心感动了天地,竹子就长出来了。这就是“孟宗哭竹”的故事。后来他官至司空。

  孝子王祥,后母要他去抓鱼给她吃,因为天气寒冷,河道都结冰了。他就躺在冰上,一边流泪哭泣,一边用身体的温度去暖,他的诚心被天地感动了,冰面就裂开来,跳出了两条鱼。这就是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后从我省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有个孝子叫包实夫,在路上遇到一只老虎,要吃他,面对生死,包实夫并不惊慌,他诚恳的跪下来向老虎说:我知道你因饥饿才要吃我,这是我的命运,只是我现在家中有七十多岁的父母要奉养,若能让我侍奉完父母,我一定把身体送给你吃。他的孝心感动了老虎,没吃他转身就走了。后来当地人把那个地方取名叫“拜虎岗”。这就是实夫拜虎的故事。

  现在这些办法虽不可取或者有夸张,或者说结果本身就是虚构的,但它表达的是一种善良的愿望。不要轻易说古人愚昧无知,不懂科学常识等之类的话。我们要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话,只要有一颗真诚的心,有一颗孝心,每天存善念、行善事,就能走向美好的未来,就可以上演一出出好戏。

  有人说,我们为什么没有这样的感应?这是因为我们心里有很多私心杂念,常常想到的是小我,是自私自利,没有把父母时时刻刻放在心中,更不用说一心一意的念着父母了。如果心中有存孝之心,孝悌到了至诚,心中只有父母,只有祖宗,完全到了无我的境界,跟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就能够把人本性中的智慧和德能开发出来,就能够跟天地感通,就会得到不可思议的感应,就会收到不可思议的效果。任何事情都一样,只搞形式,没有至诚心,是不可能有感应。

  你看看行孝的人,都有这个果报。像汉文帝,他本来是不该当皇帝的,是为孝德的感召,大家都推他做皇帝。做了皇帝以后,他的母亲簿太后,一病就是三年,他真的做到了像《弟子规》所讲的“亲有疾,药先尝,尽夜待,不离床”。母亲看他日理万机,还要辛苦照顾自己很心痛,劝他说:“这里有很多宫女照顾,何必你自己亲自动手呢?”汉文帝跪在母亲面前说:“如果孩儿不能在母亲有生之年,亲自替你做点事,那以后哪里还能有机会报答您的恩德呢?”他身为天子,却能成为久病床前的孝子,他的儿子汉景帝也是这样。一个人做出孝道,一国民众都跟着做,所以,就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这是他德行感召的结果。

  像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虞舜,他本来只是一个平民百姓,母亲很早就过世了。他的继母偏爱自己亲生的儿子,就虐待舜,他的父亲也跟着谋害舜,甚至三番五次想把舜置于死地。每逢父母要谋害他的时候,他都能智慧的化险为夷;每当父母需要他的时候,他都能够出来帮助父母。他的孝行感动了整个乡里,感动了万物。当时的帝王尧知道后,就派人去请舜出来,治理国家,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最后连皇帝的位置也让给了舜。舜不仅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也是传说中最早出现的一位以讲孝道著称、大名鼎鼎的传奇人物。

  《弟子规》上讲“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这是说父母双亲如果爱我,孝顺他们不算什么难事;如果父母憎恨我,像舜的父母那样对待你,还能够保持纯孝之心,那可是最难能可贵的一种德行。

  像具有传奇色彩的忠孝将军许世友。他出生在我们河南新县,身经百战,从士兵一直升至上将。参加革命后,长期不能和母亲在一起,未能尽孝,为此他愧疚万分。在许世友的一生当中,占有绝对位置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他的母亲。“活着尽忠,忠于毛主席;死了尽孝,替父母守坟”。这是他常讲的一句话。战争期间,部队路过家乡,他曾两次冒死回家看望母亲。他任军区司令员后,每次见到母亲,总是长跪不起,经众人百般劝慰才把他扶起。母亲病故时,他因公务缠身,未及赶回为老人送终,成为终身憾事。当时,他就发下誓愿,自己死后一定来为母亲守坟。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党高级干部,包括毛泽东主席本人都在火葬《倡议书》上签了名,唯独许世友拒绝签字,他表示,我从小离家,没有在母亲身边尽孝,死后要和母亲埋在一起,和她老人家做伴。1979年他给大儿子写了封信:“许光,邮去五十六元,给我买口棺材,埋到父母身边,活着精忠报国,死了孝敬父母。”

  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辞世,对还乡土葬,邓小平批示“下不为例”。受中央领导同志委托,前去吊丧的国家主席王震转达了中央对许世友后事的处理意见:许世友在60年戎马生涯中,战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许世友同志土葬是毛泽东主席生前同意的,邓小平同志签署的特殊通行证,这是特殊中的特殊。是什么感动了共和国两代伟人,满足了许世友死后完尸土葬的要求?是许世友的忠孝之心。

  《西游记》中有一句话说道:“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过去,人们相信不孝敬父母会“天打五雷轰”,死后下地狱,做其它坏事会遭报应,现在不信了,天不怕,地不怕,神不怕,鬼不怕,而人越来越可怕了。 
【本文责编: 沈碧梅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