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孝文化>先祖牌:蜂岩巡检司的孝道情结
先祖牌:蜂岩巡检司的孝道情结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4-12-04 09:37:00   责任编辑: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孝道,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怀念祭祀先祖,亦是尽孝道的重要内容之一。

 

【图语:巡检司陆氏供奉先祖牌的堂屋香火神柜】

  孝道,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尽孝,是儿女们对父母生前的敬和爱,死后的念和拜。怀念祭祀先祖,亦是尽孝道的重要内容之一。

  先祖牌,即祖宗牌位,又称神主牌。逝者一年之内叫灵位,一年以后叫神位。神主牌,即书写有逝者姓名,封号,生、卒年月,供后人祭奠的神主位木牌。一般为高30厘米——50厘米高的长方形小木块做成,有固定底座。讲究的人家,木牌的四周精雕细刻有寓意吉祥的图案。

  凤冈县蜂岩镇巡检村(习称巡检司)的陆氏家族,其始祖陆公阅本江西抚州府金溪县青田里人,乃南宋心学祖师陆九渊之九世嫡孙,于明朝初年,随明军进入贵州,驻印江云瓣地。明洪武七年,奉命征讨苗獠有功,授巡检职驻守偏刀水之境,世袭其职,从此长居斯地,繁衍生息已六百余年。彼间十九任巡检代代相接,其《贵州陆氏族谱》、《贵州陆氏家乘孝集》均准确记载着巡检官的名字、年代,无一遗漏。此乃水有源头,人知根本的孝道之举,这在凤冈的大姓家族中,为最基本的平常之事,不足为奇。

  真正让人称赞的是,这巡检村陆氏家族中,如今还有人家完好的保留了清朝时期几代祖先的十多块神主牌,这些神主牌外形完整,字迹多较清晰,牌子书写有逝者的名字,封号,生、卒年月,出生地和安葬地名等。

  这些神主牌中,视外观最为古老、四周又有雕花图案的一块牌子上书写着:“十世祖,陆公,号伯成府君、陆母氏张太君之神主位。”两侧的字迹已经模糊,大部分消失无法辨认。按陆氏始祖公阅将军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定居巡检司起推算,则他的第十世嫡孙应该是生活在明末清初时期。

  又一块神主牌正中书写:“皇清例赠文林郎、祖考、讳起凤、字兆平、号鸣冈府君,七品孺人、祖妣安、朱老太君神主位”。右侧书写:“祖考生於壬寅年十一月十三日辰时,龙泉学岁进士,甲寅科乡进士,享年七十七岁。殁於戊午年十二月二十日子时,葬门首,卯山酉向。”左侧书写:“祖妣安孺人,生於丁未年十月十一日巳时,石阡府龙泉县属山羊溪人,殁於戊申年正月十一日申时,年六十一岁,附葬祖考墓右”。

  另有一块正中书写:“皇清待赠封君考、公腾霄府君,孺人显妣陆母唐太君之神主位”。右边书写:“母氏生于乾隆壬辰年十月二十日亥时,务川县属下峰岩老宅赋生”。左边书写:“母殁于道光丙戍年八月二十一日亥时附葬祠堂左祖墓侧,卯山酉向”。

  其余神主牌,正中书写的封号前均有“皇清”或“清待赠、例赠”类字样,此说明,这些神主牌应该多是清朝年间所安神主位。

  据巡检司陆氏后裔介绍,始祖勋烈将军陆公阅逝后,安葬于巡检司石屯坝张家湾,墓为简易的马鬣(即土包坟),其后各代巡检及族人,亦未修造石围豪墓,未见有树碑铭传之墓园。今天,在巡检司看到的明朝初年陆公阅墓,还是很简洁的土包墓,墓地、坟茔芳草青青,唯一的一块石料,就是那最简单的令牌碑,亦是在清朝道光二十年才立的。

  按理,巡检村陆氏始祖公阅将军,因奉命随思南宣慰司田仁智征讨偏刀水覃、韩苗獠有功,保授土巡检徙居于此,世代世居,世袭其职,事载黔志。因此,公阅仙逝后,是应该有资格有条件修造豪华墓宅,秉耀千秋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巡检村,不但陆公阅的墓茔简易,就是以后的列代巡检及陆氏族人中,都没有修造豪华花坟例子。这并非陆氏族人对祖先的不敬,而是他们倡导厚养薄葬的儒行孝道,崇尚孝之于生身,敬之于心怀,将孝与敬融入生活过程。因而,对亡者选用更为恒久实际、更能表达真情孝意的怀念方式,即在居家堂屋安放先祖牌位,便于在随时出入家门时得见先祖之灵,就如见先祖其人,与祖先通心达灵,以达祭典祖先的孝意。

  数百年来,陆氏族人都是用小木牌记录先祖的名字、生、卒、安葬地等信息,成为先祖牌位安放在堂屋或宗族祠堂上,供后辈子孙祭拜。如果后人因外出营生或侨居他乡,侧要将自己责任下的数代直系祖先牌位,随行请到落脚地,安放在住居的正堂香火上,便于生斋、祭日拜祭先祖。

  巡检司陆氏族人介绍,如今陆光义家保存的这十块先祖牌,就是清朝年间,其中一房的陆氏后裔,因外出营生经商,几代人无数次的用行囊,带着这些先祖的牌位,辗转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如遇某地有陆九渊之后裔的陆氏宗祠,则寄放祠堂上供奉。如没有,就在居家室内设堂安置香火,将先祖牌恭放于上,按时祭拜。他们还听祖辈说,这几代先祖牌曾历经了几多磨难,才终得以保存。如几次易地途中,路遇贼匪抢劫,主人舍去财物,也要力保先祖神牌。解放后,主人将这些神主牌带回原籍保存,在“破四旧”及“文革”那非常时期,神主牌自然是被“破”与“革”的对象之列。主人为了保护它们,曾将其隐藏在粮仓的稻谷里,或者是房屋的草楼上,几经折腾至改革开放后,才让这些“老祖先”重新归回郡堂,座到了香火神位。

  另据陆光彩老师介绍,在“文革”时期,巡检司被搜出的大量古籍、族谱、先祖牌、文物古董之类的物件,全都被堆放村头坝子,付之一炬了。其中一本《贵州陆氏族谱》,是陆光彩老师冒着挨批挨整的风险,巧妙的从火堆里抢救出来的。

  又,陆德觉老人保存的《贵州陆氏家乘孝集》,也是经历大批“封、资、修”的特殊年代,冒着被当成“封建流毒”挨批斗的危险,将其东藏西藏,如放在房粱上,瓦沟里才得以保存的。

  今天,该《贵州陆氏族谱》、《贵州陆氏家乘孝集》及“先祖牌”成为研究巡检土司史的珍贵佐证。同时,也是研究贵州数百年土司制度最真实的稀有原始史料。特别是那些一块块简单的“神主牌”,它体积需小,却能寄托子孙对先辈的思念,承载着血系族亲的宗支,记录着陆氏族人的孝弟儒行。即使到了今天,如果人们效仿古人,采用小小木牌,祭祀祖先之灵,而舍弃华碑豪墓之侈举,这不正是倡导厚养薄葬,实行殡葬改革之儒雅孝道的最好方式吗。

  这样的孝道,凤冈蜂岩巡检村的陆氏族人,在数百年前就已经做出了表率。正如陆氏香火的对联所曰:“鹅湖鹿洞宗枝远,青田陆乡泽厚长”;“子孙之旺源鹿洞,后裔繁昌出鹅湖”。另又从《贵州陆氏家乘孝集?大宋旌表陆氏义居敕》的载文中,更能知晓陆氏的孝道根本真正源远流长。

  《大宋旌表陆氏义居敕》原文:“十世同堂三陆出,唐相希声七世育。躬际圣明国大宋,义居旌表冲迎福。高大闾里众称扬,敕赠宣教道乡独。四礼治家宗尧舜,渊源帝胄将古读。前人创业本维艰,北阙恩来养有宿。叶茂原推根之大,今古上下应难服。有宋天子圣明君,敢妄表旌其氏族。此中事实必不虚,世传敢谓为碌碌。风流千载香偏闻,旁观闻见尚趋逐。何况骨脉属亲生,仅视先规如蓼蓼。无知未闻可以恕,独异高明不爱竹。先训人或复有心,可叹质柳才非菊。祖先在天若有灵,暗里默相儿孙肃。不然遗规徒空空,枉留几行古书读。世远年湮人不见,操戈室内易不卜。钱分内外与疏亲,无钱虽尊不入目。有恃辈高霸伏人,气不伸兮在粟菽。礼无一在族纷纷,先人难见此风俗。如心欲把先畴报,惟将义居把心沐。君不见!万物本天人本祖,皇恩若背必卧犊。同治甲戍书。虚冒”

 

【本文责编:郝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