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孝文化>《孝经》详解:诸侯章第三
《孝经》详解:诸侯章第三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4-12-19 10:01:00   责任编辑: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盖诸侯之孝也。为什么用诸侯这个字而不用诸公或者诸子、诸男这些字样?这是因为本来是应该称诸公,但是因为公跟天子的所谓三公称呼上雷同,因此就不称诸公,就用第二个字...

 

【图语:《孝经》诸侯章第三】  

  【诸侯章第三】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这一段是继天子之孝以后讲诸侯之孝,因为仅次于天子的地位就是诸侯。在周朝周天子下面有八百诸侯,诸侯列国,他们是一国之主,所以他们的地位仅次于天子。诸侯实际上有五种,五种诸侯,所谓是公、侯、伯、子、男,这是按照他们的地位封地有不同而有五种等级。为什么用诸侯这个字而不用诸公或者诸子、诸男这些字样?这是因为本来是应该称诸公,但是因为公跟天子的所谓三公称呼上雷同,因此就不称诸公,就用第二个字诸侯,这是对每一个诸侯国的君王的敬称。下面的伯、子、男三等也是属于诸侯,不过在这里就不称了。谈到诸侯之孝,经文上讲,“在上不骄,高而不危”,这是一方面。“在上”,这是诸侯身居上位,他的位次仅次于天子,贵在人上,所以地位是很高。高要不危就需要有不骄,不能有骄慢的态度,不能有骄慢的心理,即使是在高位上面也不至于危险,这是讲到不骄。

  底下还讲到“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制节”就是我们生活这些费用要懂得节制,要节约,如果生活很奢侈,费用很高,即使是很多的财富,也会被浪费殆尽。所以这里讲的“不溢”,不溢就是不能够奢侈。唐玄宗的《御注》上解释得很清楚,说“诸侯,列国之君,贵在人上,可谓高矣”,诸侯是国君,他的地位很高,“而能不骄,则免危也”,所以高地位的人,领导人,能够去除骄慢的习气,就可以免去危险。下面讲 “费用约俭谓之制节”,这是讲制节谨度,“慎行礼法谓之谨度”。所以制节主要是在节约费用方面来讲的,谨度是讲遵守礼法、谨慎自己的言行。这里强调不骄不溢,什么叫骄?“无礼为骄,奢泰为溢”。所以假如一个人他不能守住礼法,这就等于骄慢,因为他心里面认为自己很高,甚至高于礼法之上,所以心目中已经没有把礼法放在第一位,甚至全不放在眼里,刚愎自用,自以为是,这是做人、待人、待事、待物都无礼,这就是骄的表现。溢就是指奢侈浪费,所谓骄奢淫逸,贪图享受,不懂得节俭,不懂得恭慎保持自己的德行,这就称为溢。所以一个骄、一个溢,在高位上的人要把它很谨慎地去除,不能让它滋长。

  下文“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在高位,因为不骄慢,就不会危险,因此能够长守他的贵的位置,保全他的高位。“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财富盈满,但是并不奢侈,还是能够谨慎节俭的生活,他就能保全他的富裕。“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这位高位的人能够保全他的富贵,自然就能够让他的社稷得以保全,而且使他这一国之内的人民能够和睦。因为什么?所谓上行下效,我们如果能够不骄不奢,能够谨慎恭敬地行事,人民看到我们这么做他们也佩服、也效法,自自然然就能上下和睦,上下和睦这个国家就安定,社稷得以保全。这个“社稷”就是指神,唐玄宗《御注》里面说的,“列国皆有社稷,其君主而祭之”,一国之主祭奠社稷之神,“言富贵常在其身,则长为社稷之主,而人自和平也”。所以一个人,高位的人,高位的诸侯,如果能够保全他的富贵,不骄不奢,他能够保全,就能够长久的祭祀自己国家的社稷之神,自己长久地做一国之主,而人民也就自自然然能够相安和睦,这么做就可谓是诸侯之孝。

  邢昺《正义》里面“《正义》曰:言诸侯在一国臣人之上,其位高矣。高者危惧。若不能以贵自骄,则虽处高位,终不至于倾危也”。这是讲到高而不危里面的含义,诸侯他是一个国家的主,一国里头有文武大臣、也有普通老百姓,所以叫臣和人。诸侯在臣人之上,所谓是万人之上,其位高矣。高就会有危险,就好像我们登上几十层的大楼,在阳台如果看下去的话你会觉得好像很畏惧、很害怕,自自然然你就有一种危险感,有一种畏惧感,用这个比喻来形容这种高位的人,他们就要有这种畏惧感。所以若不能以贵自骄,虽处高位,终不至于倾危也,在高位的人只要能够不骄慢,愈在高贵的地位上愈是战战兢兢,有所畏惧,怕自己的德行不够,不能保持这样的高位就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先人。所以地位愈高使命愈重,责任愈大,怎么能够生起骄慢之心?

  能够不以贵自骄,这样虽然处在高位上,也不至于产生倾覆的危险。往往一个国家产生倾覆,或者是破国、亡国,或者是内部产生政乱,这些追根到柢,还是因为领导人他骄慢所致,因为骄慢,他就疏忽谨慎自己的言行,而放纵自己的欲望,往往就会导致内忧外患。所以忧患的产生根源还是在自己,包括什么?包括天灾人祸。“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整个宇宙都是自己真心变现的,外面的境界如果是好境界,那是因为我们至孝至善的心变现的,如果是外面的境界有天灾人祸,那归根到柢是自己的不善的心招感的,心外没有境界,境界都是内心的影像。所以要改变不好的境界怎么做?要改心,改自己的言行。真正做为一个领导人他能做到在上不骄,能够做到节约、不奢侈,谨慎自己的言行,自自然然灾难可以得到化解,可以得到免除。这就是所谓“明王以孝治天下”,这是至德要道。

  邢昺《正义》里面“在上不骄,高而不危”, “制节谨度,满而不溢”,“积一国之赋税,其府库充满矣”,这一个国家都是诸侯的财产,他的经济来源是赋税,所以赋税充满他的府库,就是他的国库,“若制立节限,慎守法度,则虽充满而不至盈溢也。满谓充实,溢谓奢侈”。所以这里讲到,国家要想得到国库充满、充实,那要靠赋税,赋税当然出自于国内的人民他们的工作,我们现在所说的国民生产的总值,这是税收的来源。税收的来源它是有一定的,不能够无限度的增加,而且税收是愈少愈好,不能够给国民增加太重的负担。像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很希望减赋税,而且每次朝代的更替,所谓“均贫富,减赋税”这些口号,往往是号召国民起义的一个很动人的口号,大家都希望平均财富,大家都希望减赋税减轻自己的压力,所谓“民以食为天”。所以一个国家能够常常想到减轻国民赋税,而能够使到贫富悬殊之差距缩小,所谓均贫富,这样就可以帮助社会达到和谐。古人讲的,收入不在于多寡,问题是出在不均。

  现在国家的领导人,可以说是在历史上首次实现把农民的税收免除,这是古代圣明的君王一直在梦寐以求的,但是还没有实现,现在国家领导人这一届任上面实现了,这就是了不起的成就。税收完全从工商服务行业这方面得到满足,还能够充满国库,所以是皆大欢喜。这里讲到,“若制立节限,慎守法度”,虽然国库税收充满,但是也要节省使用。如果不能够节俭,或者是不能够谨慎的守法度,做为高位的人想怎么样用钱就怎么用钱,花销很大,甚至劳民伤财,做一些很大的工程,其实没必要的,结果劳民伤财,就会出现很大问题,就是什么?“则虽充满”,它如果充满,但是它又溢出来。能够制立节限,节约开支,使国民收支平衡,国家不会出现很大的负债和赤字,一个是外贸逆差,一个是政府的财政赤字,都可以减少,甚至得到盈余。现在我们中国气象一片大好,贸易大顺差,政府的税收也充盈、充满。现在国家领导人大力的抓廉政建设,反贪污、反受贿,要求为官的人、政府的公务员清正廉明,这就是慎守法度。虽然国库充满,也不至于盈溢,盈溢就是指奢侈浪费,奢侈浪费很快会把国库掏空的。因此这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我们讲到的经济建设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是很重要的,经济基础关键在于制节谨度,节约开支,少浪费,另外谨慎,避免这些腐败现象发生,这样诸侯的政权就能够稳定,所谓“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邢昺引用《书经》说,“《书》称‘位不期骄,禄不期侈’,是知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富不与侈期而侈自来。言诸侯贵为一国人主,富有一国之财,故宜戒之也”。《书经》上讲到,“位不期骄,禄不期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讲到高位的并没有跟这些骄慢的习气有直接的联系,期就是约定、约会,所以在高位上的人可以不用骄慢的。禄,这是指他的富贵可以跟他的奢侈没有什么联系,也就是再富有的人也可以节俭生活。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他是微软公司的老板,生活是很节俭的,这是他能够做到制节谨度。下面说的,“是知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高位的人,他有贵的地位,虽然没有跟骄慢有什么直接联系,但是往往很容易导致骄慢习气发生。骄它会自己自动自发的来,这是人的一种习气,不知不觉的就生傲慢心。所以儒家教导傲不可长,佛家说的,傲慢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烦恼,只要有我执,就是我有我的观念,这是一种执著,这种执著是错误的,因为宇宙里面本没有一个我,没有一个独立的我,都是因缘和合体。这个身体也不是我,把身体执著是我,我身体处在高位上,自然他就生起傲慢。所以傲慢的根本在于我执,不知不觉就产生。“富不与侈期而侈自来”,家里很富有,本来可以还是过正常的、节约一点的生活,不用奢侈的,不用浪费的,可是在这种环境当中人就不知不觉的会奢侈、会浪费,这也是恶习气。所以孔老夫子在《孝经》里面特别教诫高位的人、富贵的人,要注意不能够骄奢淫逸,也就是胡主席提倡的八荣八耻里面的“以骄奢淫逸为耻”。为什么以它为耻?因为它是恶习气。“人之初,性本善”,这个骄奢淫逸不是本善,它是后天养成的不良习性,应该把它们去除,在富贵当中依然修养自己美好的品德。所以说“言诸侯贵为一国人主”,他是一国的人君,领导人,他的富有是一国的财产,可以说富贵在一国里面是极高的,没有高过他的,所以更要注意戒慎恐惧,要戒除骄奢淫逸。

  邢昺的《正义》里面还有两段话讲得很好,“又覆述不危不溢之义,言居高位而不倾危,所以常守其贵;财货充满而不盈溢,所以长守其富。使富贵长久,不去离其身,然后乃能安其国之社稷,而协和所统之臣人。谓社稷以此安,臣人以此和也”。经文里面是重复的讲述不危不溢的意思,高而不危讲了两次,满而不溢也讲了两次,这么短的一篇文,这两句你看重复的讲,可见得非常重要。这是说到“言居高位而不倾危”,在高位上只要不要骄慢就不会有被倾覆的危险,所以能够常守其贵。他的财富充满,很富贵,甚至做得世界的首富,他自己也不骄奢、不浪费,财富就能够得以长久的保全,长守其富。如果更能够用自己的财富和地位来帮助这个世间苦难的众生、苦难的百姓,那就更是积德行善,富贵更能长久。

  尔盖茨真的很聪明,他把这一生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财富捐出来用做慈善的事业,这是懂得布施。因果报应,布施的因得财富的果报,愈布施是愈富贵,所以富贵长久而不去离其身。他总在布施,他的富和贵愈来愈长久和提升,也就是他的福分愈来愈大。这样不仅是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都能够得到自己德行的荫覆,而且让全国的人民都能够得到安乐。所以“然后乃能安其国之社稷”,这是让国家安定,“而协和所统之臣人”,诸侯所统率的百官和百姓都能够上下和睦,我们说他能实现和谐社会。所以这里讲到,“谓社稷以此安,臣人以此和也”,国家因此而安定,这个此是什么?就是一个国家领导人能做到不骄不奢,能够高而不危,满而不溢,就得到国家安定。国家领导人能这么做,下面的人统统跟著这么做,所以腐败现象自然就杜绝。“臣人以此和”,就是百姓都过上和乐的生活,官员们都能够和睦,都能够做得很开心。

  邢昺《正义》又引用隋朝大儒皇侃的话“皇侃云:在上不骄以戒贵,应云居财不奢以戒富。若云制节谨度以戒富,亦应云制节谨身以戒贵。此不例者,互其文也”。皇侃又说了一层意思,也很好,他说,在上不骄,这是教诫身居高位的人,与之对应,应该说居财不奢,这样就跟在上不骄对应。这是讲到占有财富而不奢侈、不浪费,依然能够节约,把有余的钱财能够多帮助社会,这种能够使富贵长久,所以居财不奢应该是用来教诫富者、富人。所以一个是教诫贵,一个是教诫富的。底下又讲到,制节谨度,这是教诫富。节是节约,谨度,度就是你的用度,用度也要谨慎,不可以铺张浪费,不能够仗势自己有钱就随便乱花,要知道钱是有花得尽的一天,不可以让这种奢侈之风滋长,所以这是教诫富人的。与之相对,“应云制节谨身以戒贵”,身居高位的人他是有贵格,他自己也要节约,而且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要谨慎。所以对富者而言是谨度,对贵者而言是谨身,这是讲到“互其文也”。这是按照这个逻辑的理应该是这么个说法,但是大概是因为为了省略,所以这个意思就讲得很简略,因此在上不骄就没有讲居财不奢,但是我们可以推论出来,制节谨度也就没有讲制节谨身。所以我们看这些古代的典籍要懂得举一反三。说到底,教我们戒骄奢淫逸。

  末后举了《诗经》上的一句话来做总结,“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御注》上面解释“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是戒慎的样子,所以战战兢兢就是讲戒慎恐惧。“如临深渊”,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走到悬崖边上探个头出去看一看,你就觉得心生恐惧,害怕自己掉下去,所以自自然然就有一种戒慎恐惧,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刚刚结冰的河,它的冰还是很薄的一层,很容易就塌下去,所以走在上面人就要格外的小心,脚步都不可以太重,如果是脚一重的话,一脚就踩到冰窟窿里头,就会掉下去。所以这都是表示戒慎恐惧的样子,用这两个例子比喻来形容。所以“义取为君恒须戒慎”,这个意思很明白,做为一个诸侯、国君,要恒常的,恒是不间断,必须要戒慎恐惧、小心翼翼来维持这一国的基业。

  华人首富李嘉诚,从小受母亲教导。母亲是一个非常贤慧的人,传统家庭的妇女,从小就告诉他怎么样做人,怎么样做一个忠孝节义的人,人要讲究诚信,要谨慎做事。所以李嘉诚由于良好的家教,虽然读的书并不是很多,因为十四岁他父亲因病过世,所以他就担起家庭经济的重担,就只好放弃学业出去工作。一开始工作是非常的辛苦,他在家里孩子是最大的,为了帮助母亲,帮助自己的弟弟妹妹,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他们家是从潮汕地区迁到香港的,那时还是在抗日战争当中,这位年轻的小伙子非常的努力工作,因为他心里想著要帮助自己的母亲,安慰自己的母亲,承担起家庭的重任,所以工作起来就很专注、很努力,智慧也就激发出来,所以很快就掌握了商业这些要领,可以说在商业生涯里面是一帆风顺,最后一直做到华人首富。我们想到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其根本还是有这颗孝心,因为有孝心,所以他就做人懂得注重德行。

  他母亲曾经跟他讲过一个故事,因为他们家都是潮汕人,在潮州有一个开元寺,开元寺是唐朝,也是唐玄宗那个时代建立的,是安史之乱之后,唐玄宗希望在战场上面做这些佛教的法事来祭奠这些死难的军民,所以做这佛事,在各地都建立寺院,统统都称为开元寺。就像现在师父上人净空老法师他在庐江实际禅寺号召启建一百个七,七百天的三时系念护国息灾的法会。在这里每天系念六小时佛号,做六小时的佛事,专为回向这些罹难的众生离苦得乐,往生净土,专门为全国和全世界所有的人民都能够消灾免难,这都是祭奠的意思。李嘉诚的母亲有一次就跟李嘉诚说了一件事,说开元寺的一个住持有一天想要传他的衣钵,就是找继承人,他自己有两个高徒,就想看看哪一个徒弟应该继承他的衣钵。于是就每个人给了一袋稻谷,告诉他们说你们拿这个稻谷去种,如果是明年收成的时候,谁收的谷子多,我就让谁做接班人。这两位徒弟就领了一袋稻谷就各自回去,到第二年秋天收成的时候,这两个徒弟都来到师父跟前,第一个大徒弟担著满满的一担子的谷子来孝敬师父,另外一个人两手空空来了。结果这个师父看了之后笑了一下就说,我这衣钵就传给这个二徒弟,空手回来的这个徒弟。大家都不解,你不是说谁拿的谷子多就把衣钵让他继承吗?为什么你把这个衣钵给这个空手来的人?师父就说,我去年给他们两个人的一袋谷子都是用开水煮熟的,不能够发芽的,所以不可能种出谷子来。现在二徒弟空手回来,证明他是个诚实的人,我们这个继承人首重德行,要有诚信才能够有继承的资格。所以母亲跟他讲这个故事也就是让他诚信做人,特别是经商,做企业界、商业界的人,诚信是成败的关键。

  李嘉诚因为他从小得到母亲的这种教导,做人很诚信,譬如说他开的长江实业公司有一次一个美国的客人给他下了一批订单,本来已经合同都签好了,但是临时又取消,结果李嘉诚按照道理,按照法律是可以追究对方责任,让对方赔偿的,但是李嘉诚他自己想到,宁愿吃亏,我也要做一个诚信的人,也要包容对方。结果这一个心念发出来以后,虽然他表面上看吃了亏,但是他得到莫大的利益,美国的这些厂商看到李嘉诚确实是一位有诚信的、可靠的、老成的人,于是都把订单交给他,纷纷跟他订货。所以因为他的这种品格,在商业界里面得到圈子里面的商业人士的敬佩和信赖,事业就一帆风顺。而在他成为华人首富以后,他仍然生活得很节俭,他对于富贵他自己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是他引用孔老夫子的一段话,这《论语》里面的,富贵如果是靠不正义的、不合法的手段而取得,那么一位真正的君子他是不屑一顾的。所以君子把富贵看作是浮云一样,并不会为著富贵而去攀求,甚至用卑鄙的手段去谋取。李嘉诚他把自己这些财产捐出很大一部分,二十多年来总共捐了和承诺捐出的有七十七亿元,其中大部分都是用在国内这些办学、办教育、医疗、扶贫和文化体育的事业,这是报国家恩。自己维持一个好的家风,让自己的儿女也能健康成长,李嘉诚的两个儿子也都健康成长起来,也都能够挑起他父亲留下来的家业。李嘉诚他自己说他有第三个儿子,这第三个儿子是什么?叫李嘉诚基金会,就是专门做慈善机构的这些事业,所谓取诸社会还诸社会,他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做慈善事业上面。

  所以我们看到,富贵的人能够在上不骄,能够满而不溢,才能够长久,如果是一骄奢淫逸,他的富贵很快就崩溃。很多所谓的快速成长起来的这些企业家们,可能因为自己骄奢淫逸,几年的工夫把自己的财产挥霍殆尽,或者甚至因为自己不守法而锒铛入狱,身败名裂。我们看到在美国(Morgan Stanley)摩根斯坦利这个金融集团,这是一个很大的银行,一位华裔的女总裁,身居要职,因为从事内幕的股票交易,跟她的先生联手把这个公司里的内部消息用来做为交易,谋取非法的利润,结果被查出来,自己也锒铛入狱。虽然她有很高的职位,也有很高的学识和文化,但是到最后全部败光,她家里的财产还不足以抵消法院判处的罚款,真的是搞到家破人亡。所以居上而骄这是很麻烦的事情,富贵不会有好几年。不骄、不奢的德行,最根本还在于孝道。所以夫子在本经里一开端就说,“夫孝,德之本也”,没有孝道,他心里面不是常常想到父母,想到祖先,想到祖先留下来的家业,就很容易凭著自己的那种贪婪、欲望,造出不合法、不符合仁义道德的事情,因此富贵也就不能长久。

  李嘉诚是一个很孝敬他母亲的人,他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文革以后回到老家潮州去看故乡,走访一下亲人,就发现潮州开元寺在文革当中受到破坏,就有意想要修复潮州开元寺,这是一个千年的古刹。李嘉诚了解他母亲的意思之后立即慷慨解囊,捐助修复开元寺,在他给开元寺住持的一封信函里面他是这样说到的,“本人此次提出对贵寺重建稍尽绵力,缘于家慈信佛多年,体念亲心,思有以略尽人子养志之责”。所以你看李嘉诚是养亲之志,母亲有一个良好的愿望,想要恢复千年的古寺院,这也是一个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文化的传承的地方,也是佛陀教育的场所,可以帮助净化一方的人心,这是好事情,所以李嘉诚就马上慷慨解囊来实现他母亲的志愿,这是孝道。所以我们想,他之所以能够成就这么大,有这么大的财富,根在于德行。

  在《四书·大学》里面有一段话说得好,“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所以一个君子他最注重的就是德行的修养,不是追逐财富,只有小人才舍弃德行,追逐财富。君子他明白德行是根本,“有德此有人”,你有很好的德行,自然就有人投靠你,帮助你。就像李嘉诚,跟随他创业的、打天下的一班老臣,都是跟著他三十多年的,忠心耿耿,没有离开过他的,哪怕是在公司低潮的时候,也都没有舍离李嘉诚。为什么他们能够这么做到?还是佩服李嘉诚的德行。所以有德的人他自然就有一批真心跟著他干事的人,这是事业的基础。“有人此有土”,有了人,他自自然然要创业就会有资产,土泛指是资产,就像房地产,这都是资产。李嘉诚就是其中一方面是靠房地产发家的,有人此有土。有了这些资产就能够生财,“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赚得的财产要怎么个用法,不是自己骄奢淫逸搞享受的,要把它用做服务于社会,奉献于社会。李嘉诚在一次被记者采访的时候他说,为什么他现在还在继续的经营,他的财产吃八辈子都吃不完,但是他还在这么努力的工作,因为他还是希望用自己的财富为社会做贡献,所以这个财是有用,如果只为自己享受,那个财不是正当的使用,那个财也保不长久。因此,“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所以要成就一番事业,德是最根本的,财富都是枝末。一个企业的领导懂得这个道理的话,他肯定自己修德,他把德行摆在第一位,他的企业必定能够长久,他的富贵也能长久,如果没有德行,企业很快就没落。

  二00一年在美国发生的震惊世界的金融丑闻,安然集团,这是美国第七大的能源公司,资产真是富可敌国,但是因为公司的几位CEO,就是公司的这些领导人,做金融诈骗,结果消息走漏,马上引起股市大跌。他们几个人也被追究法律责任,结果一位副总裁自己在汽车里面开枪,对自己太阳穴开枪自杀,另外的两位主犯,有一位被判处七十五年的监禁,当他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心脏病发作,就死掉了,另外一个人,面临著二百七十五年的监禁,二百七十五年他这一生都还不清监禁的债,那得来生再还,可能好几辈子都得坐牢才能把这二百七十五年还清。所以得到的这个财,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手段得到的,不义之财,怎么可能长久?都是昙花一现。

  所以一个企业只要管好两个方面,一个是管人,一个是理财,一个人、一个财管好了,这个企业一定是发达兴盛。怎么能够管好?领导人自己要有德行,所以德者本也。企业如此,那一个事业单位,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不都是这样的吗?自己修好德行,自然人也就能够合作,能够互相的帮助,财自自然然就能够盈满。所以我们现在国家领导人提倡以人为本,确实国家是以人为本。古人说得好,一个国家,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所以国家领导人排在百姓、社稷之后,百姓排在最重的地位,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国古代帝王,圣明的帝王都是这种观念,所以他的朝代,在开国的时候你看那些帝王都是很开明的,都有过一阵繁荣兴盛的阶段。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所以《大学》上说的,“若人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所谓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胸怀圣贤之志,这种人从哪里落实?从孝道落实,孝道而修身,像《孝经》里讲到很多都是修身的内容,修身而后齐家,齐家之后才能够使国家安定,国家安定了,再扩大就和谐世界,就叫平天下。从头到尾,小至修自己一身,大至平一天下,和谐世界都不外乎是孝道的圆满落实而已。

 

【本文责编:郝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