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戏曲《墙头记》】
国庆节期间朋友王君回了一次故乡,向我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他们村有一位陈姓老妇人,70多岁,中年丧夫,她带着两儿一女艰难生活,如今儿女们均已成家,且都有了下一代,日子过得都很富足,但是兄弟俩对老母亲都很不孝顺。这位老妇人年老多病,很难独立生活,经村人说合,由两个儿子轮流管老母的饭食,(农村称“轮饭”)一月一轮。如遇大月的最后一天两个儿子互相推诿,都不愿管老母这一天的饭食,好在陈婆婆的女儿家离娘家村不远,如遇到这种情况女儿就把老母接到她的家里。今年的8月又是一个大月,这个月的最后一天大儿把老母推出家门,二儿又不接收,不巧的是老妇人的女儿这天有事也未来接,眼看着早饭已过,午饭将到,老妇人的饭食还无着落,她伤心的独坐在自家门台上暗暗流泪。邻居劝说,“不要伤心,你今天的饭就在我家吃!”老妇人摇了摇头,说:“我不饿,你们去吃饭吧!”老妇人又独自坐了一会,返身回到家里,一头倒栽在水瓮里,两只小脚尖露出了瓮沿。不知过了多久,她的孙子到奶奶家看到此情景时,他奶奶早已过世多时了。
这件事一下子轰动了乡里,引起了公愤,公安机关也已着手调查。听完这个故事,令人唏嘘不已,感叹不已,愤怒不已,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一出戏《墙头记》,那戏里讲的也是一位老翁由两个儿子轮流管饭,也是遇到大月的最后一天,这一天大儿把老父送到二儿家,二儿家推出门不接,于是他们把老父亲推到墙头上,如此这般,老翁临到这一天就在墙头上饿一天。后来一位智者给老翁出了一个主意:你就说你藏着一笔财宝,谁孝顺将来留给谁。两个儿子听后争先恐后要管老爸,天天给老爸吃好的喝好的,过了一段时间两个儿子都试探着问老爸的宝贝藏在何处?老人故作神秘地说,“还不到时候。”又过了一段时间,两个儿子又急着追问,老爸厌恶的慢悠悠地说,就在咱家院墙的下边。两个儿子听后迫不急待地拿着铁锨、钁头使劲地挖呀挖,就是挖不出宝贝,又来追问老爸,老爸说“深着哩,你们再往下挖。”兄弟俩使出吃奶的劲继续往下挖,突然,轰隆一声,院墙被挖倒了,两个不孝又贪财的仵逆被砸在墙土下压死了!这本是一出戏曲,高台教化,想不到朋友王君讲的故事与之相似乃尔,真正的现代版的《墙头记》啊!。不过《墙头记》的结局是惩处了两个不孝之子,而王君讲的故事却是屈死了那个可怜的守寡的陈婆婆。
孝敬父母,天经地义。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古有二十四孝子,今有新“24孝”行动准则,都是教化人们要在父母面前行孝,特别是当父母年老体衰失去劳动能力或染病在床时,做为子女更应关爱父母,侍奉孝敬。中国有句成语:“乌鸦反哺,小羊跪乳”,说的是禽鸟乌鸦都知道它们的父母年老飞不动时,小乌鸦成年后飞出去觅食,回窝后喂养老乌鸦;做为兽类的小羊吃它妈妈奶乳的时候,都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情跪着吃奶。朋友王君讲的那两个仵逆不孝的儿子连禽兽都不如。
孝、德之根本也。《孝经》云:子女对父母要“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如果子女对父母不敬,不养,不忧,不哀,那还是人吗?据说陈婆婆的那两个逆子之所以对老母不孝,以至发生那样的悲剧,主要是惧怕他们的媳妇。不知道这两个不孝的媳妇想过没有,她们如此对待婆婆,那么当她们自己以后当了婆婆,她们的儿媳妇又该如何呢?会不会也会像她们对待婆婆那样来对待她们呢?中国还有句古语:“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报,时候一到,一齐来报。”我虽不是宿命论者,但我相信代代相因,病树焉能结出好果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动。”人都有年幼的时候,也都有年老的时候。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我们应该发扬广大这种传统,营造和谐社会,共建幸福的家庭。2012年“重阳节”前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连续播出多期关爱老人的“我的父亲母亲”,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开展“十大孝子”、“十大好媳妇”、“十大模范家庭”的活动。新闻媒体报道了许多“孝子”、“孝媳”的感人事迹。湖南文辉、文石明四兄弟连续数月开着车挂着其母的相片,寻找患有痴呆症走失的母亲,为此,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连续4天报道,以至周边群众、民警都加入到帮助文氏兄弟寻母的行列。北京小伙樊蒙用轮椅推着残疾的母亲,步行三个月零一天,行程3359.8公里,从北京走到云南西双版纳旅游,完成母亲出门旅游的心愿。樊蒙用脚板尺量着对母亲的孝心。樊蒙的行动,感动了无数青少年,她母子进入云南境内,沿途遇到的好人越来越多,许多媒体记者也陆续跟踪报道。此时,樊蒙母子已经不是两个人在旅行,而是一群人用爱心陪伴他们旅行。浙江36岁的中学教师陈斌强,每天骑着一辆电动车,背后背着患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去学校,五年来天天如此。到学校后陈斌强安顿好母亲的生活,又按时给学生上课,而陈斌强教的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多年来蝉联当地联考第一名,他做到了照顾老母和教学两不误。广州小伙刘祖寿原本定于2012年10月1日结婚,不料8月3日母亲走失,于是他和女友商议推迟婚期先找母亲,他说“母亲都找不到了,哪有心情结婚!”真是人间大孝子。刘祖寿的决定也得到未婚妻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新闻报道中的儿媳妇照料患病的公婆的事例更是多不胜举。西安市40岁的袁云荣从部队转业到西安后,悉心照料瘫痪在床的公公,还要带着丈夫弟弟15岁的脑瘫女儿(其父母在国外)一起生活,邻居们感叹地说:“哪儿去找这么好的媳妇!”在西安市妇联召开的“好媳妇、好婆婆、好家庭表彰大会”上,有一对好妯娌任红梅、李雪花,她们的公婆患有严重疾病,公公长年瘫痪在床,她们把公婆当成自己亲生父母,精心照护,给公婆梳头洗脚,三天换洗一次衣服,七天换洗一次被褥床单。她们为公公理发刮脸,洗身擦背,端屎端尿,时间一长老人反而不好意思了。她们却说:“人都有老的一天,家里有老人是小辈们的福气,孝敬父母是儿女应该做的。”这话说得多好啊,愿天下的父母都要爱护自己的儿女,愿天下的儿女都应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