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留守媳妇照顾婆婆14年 身体力行诠释孝道美德】
“周家好女人人夸,直把婆婆当亲妈。”近日,记者到重庆长寿湖镇石岭村采访时,听到这么一句顺口溜。
几番打听了解到,“周家女”指的是2组村民周德惠。周德惠嫁到袁家14年,照顾婆婆无微不至,婆媳相处其乐融融。
做饭以婆婆喜好为准
到达袁家正是午饭时间。婆媳两人正在做饭,婆婆曾淑芳烧火,周德惠负责炒菜。灶头上,已经盛出两碗菜了,炖得烂烂的萝卜猪肉,素炒黄秧白……
见记者探头打望,曾淑芳咧嘴笑了。她张开嘴,指着光秃秃的牙床道:“牙快掉光了,儿媳妇照顾我,做菜都做耙和的。”周德惠闻言,腼腆地笑了。
2000年,21岁的周德惠经人介绍,认识了同村的袁中友。尽管两人年纪相差近10岁,但周德惠看中他老实敦厚,很快两人就结了婚。一年后,女儿袁心意诞生,夫妻俩打算到北京打工。
然而,考虑到婆婆年老体弱,且有偏瘫后遗症,周德惠决定留下照顾老人和孩子。婆婆牙口不好,周德惠做饭时,总会烧得烂一些。老人喜欢吃肉,她就以蒸煮、烧炖为主;老人爱吃叶子菜,她就切得细细的。此外,曾淑芳喜欢吃甜食,周德惠还时时为她准备了牛奶糖。虽然牛奶糖价格比较高,但周德惠为婆婆买,舍得。
村里办红白喜事,周德惠去坐席,都不忘带个碗去。囫囵几口,她就将肉圆、糯米饭装上满满一碗,紧赶慢赶往家去。村民劝她吃饱再回家,她回答:“等哈儿菜就冷了。婆婆胃不好,吃不得冷的!”
久病床前有孝顺儿媳
周德惠对曾淑芳事事顺从,除了一件事——每天散步。30年前,曾淑芳患上偏瘫。经过医治,如今虽然能站起来了,但右脚和双手都使不上力,必须每日坚持锻炼。
每天吃完午饭,周德惠都会带婆婆出门散步。曾淑芳老不情愿,拄着拐棍挪几步就说:“我累了,不走了,走不动了!”
周德惠就搀扶着婆婆,到晒坝里的小板凳上坐下,哄孩子一样哄老人:“就歇五分钟,待会儿再起来走。不听话晚上没得清汤丸子吃,明天也不给你吃糖!”
去年9月,曾淑芳患了感冒。她自己没当回事,周德惠见她脸色苍白,第一时间联系了村医。一查吓一跳,原来感冒引发了心肺病,再迟一点便有性命之忧。
曾淑芳生病卧床后,吃饭穿衣都要周德惠侍奉,给老人翻身、擦洗,伺候老人上厕所……“不用劲搬不动她,用大力怕伤到她。”一个月后,曾淑芳病好了,周德惠却瘦了一圈。
曾淑芳还患有胆囊炎、心脏病。平日里,只要她有一点不舒服,周德惠都会联系村医,村医的电话成了她手机里的第一联系人。
孝顺美德传给女儿
婆婆牙口不好,袁家一家都吃得清淡绵软。这样的饭菜,13岁的女儿袁心意一开始并不喜欢。但周德惠没有娇惯女儿,她以身作则,教育孩子要照顾老人的口味。现在,袁心意也习惯了这样的饭菜。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袁心意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孝顺孙女儿。
去年11月的一个周末,袁心意和妈妈去场镇逛街。逛了大半天,袁心意看中了一双鞋——38码的绿色毛线鞋。周德惠愣了一下,刚想说“鞋码不合适”。袁心意却问她:“婆婆是38码吧?”周德惠这才恍然大悟。
平日里,只要袁心意在家,吃饭时会将饭菜盛好端到婆婆面前,午饭后会和老邻居一起陪婆婆闲聊,每晚还会为婆婆打来热腾腾的洗脚水……周德惠感慨,不知不觉间女儿“长大了”。
袁心意俏皮地说:“前人做,后人学。孝顺是美德,家里有个这样的妈妈,想不学也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