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孝文化>佛教孝文化|孝论·评孝章第四
佛教孝文化|孝论·评孝章第四
来源: 网络  2015-03-31 11:19:00   责任编辑: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圣人以精神乘变化,而交为人畜,更古今,混然茫乎,而世俗未始自觉。谕今父母,则必于其道,唯恐其更生而陷神乎异类也。天下苟以其陷神为父母虑,犹可以广乎孝子慎终追...

 

  【图语:孝道】

  圣人以精神乘变化,而交为人畜,更古今,混然茫乎,而世俗未始自觉。故其视今牛羊,唯恐其是昔之父母精神之所来也,故戒于杀,不使暴一微物,笃于怀亲也。谕今父母,则必于其道,唯恐其更生而陷神乎异类也。故其追父母于既往,则逮乎七世;为父母虑其未然,则逮乎更生。虽谲然骇世,而在道然也。天下苟以其不杀劝,则好生恶杀之训,犹可以移风易俗也。天下苟以其陷神为父母虑,犹可以广乎孝子慎终追远之心也。况其于变化,而得其实者也。校夫世之谓孝者,局一世而闇玄览①,求于人而不求于神,是不为远,而孰为远乎?是不为大,而孰为大乎?经曰:“应生孝顺心,爱护一切众生。”斯之谓也。

  注释

  ①玄览:深察。

  译文

  圣人(指佛陀)认为人的神识随着业力而变化出人与畜生的种种区别,在往古今来的漫长时间中,其具体的来历和去向已经茫然无法分辨,但世俗之人对这一道理却毫无所知。因此,在圣人看来,现在眼前的牛羊,或许就是过去世父母的神识的转世。所以圣人制定不杀害生命的戒律,不伤害一个哪怕是最微小的生物,对父母怀念之情可谓真切深挚。圣人对现在的父母,则必定是按照佛教的真理加以教导,就是唯恐他们的神识来生堕入恶道。所以,他们对父母的孝心和眼光,论过往,会追荐超度七世以前的父母,为现在的父母考虑将来,则及于来世。尽管这听起来似乎悖于常理,惊世骇俗,但确实是佛法所提示的真理。天下人如果能够以佛法所提倡不杀相互勉励,那么好生恶杀的教导,至少也能改变社会风气。天下人如果都能为父母来生堕恶道而担忧,那么儒家提倡的孝子慎终追远之心,就得到开拓和升华。(一般世俗人若能从佛教的思想得到启发,尚且有此功效)何况是那些真正通达神识转世这一事实的人呢。世上一般人所体认的孝道,只是局限于当世,缺乏深远玄妙的见地,只看到人的存在,而不知神识存在与变化的道理。相比之下,佛门中的孝道如果不算深远,还有哪种孝道堪称深远呢?佛门中的孝道还不算博大,什么孝道才配称博大?佛经上说:“应当生起孝顺之心,爱护一切众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本文责编:郝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