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孝文化>“德孝风”催开“和谐花”
“德孝风”催开“和谐花”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5-05-18 14:02:00   责任编辑: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德孝风”催开“和谐花”_立身国学教育网-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主题网站刘奇葆:推动文化产业实现更大发展。

 

  【图语:德孝风催开和谐花】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落实、落细、落小。山西运城盐湖区从当地实际出发,牢牢抓住德孝文化这一主题,用一系列扎实有效的行动激发社会成员的善心,不仅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也使投资者感到“心里踏实”,实现了文化建设与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盐湖区的实践证明,只要坚持虚功实做、久久为功,核心价值观就会演化为核心竞争力。本报今日介绍盐湖区的做法,以供各地研究和借鉴。

  “村干部好,共产党好!我们的日子‘美太太’(运城方言,意为‘美滋滋’)!”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农村采访,记者印象最深的,是老人们的笑脸。

  近年来,盐湖区委、区政府积极回应老百姓的现实需求,把弘扬德孝文化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探索出一条区域社会全面发展的新路子。

  “激发所有人心中的善念”

  “日间照料中心不光能吃上香喷喷的饭,还能和老伙计们一起说笑、打牌、下棋,再不用像过去那样一个人寡淡地坐在大门口晒太阳啦。”盐湖区解州镇郊斜村83岁的李长水老人,儿女常年在外打工,自打老伴去世后,他就一个人生活,连吃饭也成了大问题,经常有一顿没一顿。

  去年8月,村里办起了日间照料中心,李长水和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们生活大变样。今年春节李长水的儿女回家过年,都说老人发福了,往秤上一站,体重果然增加了10多斤。

  为了解决全区5000多名空巢老人的吃饭问题,自2011年起,盐湖区先后建起了155所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为2.1万名外出务工、离土创业的年轻人解除了后顾之忧。

  好事要办好,钱从哪里来?盐湖区实行“以村委会为主体,政府补一点、儿女交一点、群众捐一点”的办法。盐湖区民政局局长裴颖萍向记者介绍,即便全区314个村都建起日间照料中心,每年费用也不过三四千万元,政府完全有能力承担。政府之所以只补贴、不包办,为的就是“激发所有人心中的善念,让全社会都来孝老、敬老”——儿女每月交100元,体现的是对老人的孝心;党员干部操心费力,体现的是对群众的感情;社会各界捐款捐物,体现的是德孝文化传递的爱心。

  在冯村乡新杜村日间照料中心最醒目的一面墙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捐助信息。记者看到,其中有送米送面的,有送肉送菜的,有捐钱的,有捐家用电器的,有送做饭器具的……72岁的管理员王国安是上一任村党支部书记,他介绍,村里的20多名中青年媳妇组成了志愿服务队,每天轮流来日间照料中心,帮忙做饭、打扫卫生、洗床单被罩,给老人梳头,和老人聊天。

  记者了解到,现在盐湖区各村每年都要搭台“夸媳妇”:公公婆婆夸、小姑子夸、妯娌夸、邻居们夸……从村到乡再到区,通过层层推选评比,最终评出年度区十大和百佳孝顺媳妇。对评选出的孝顺媳妇,政府不仅要敲锣打鼓表彰,还出台政策,让她们享受孩子上学减分、新农合政府买单、免费旅游等福利。

  婆婆多年腿疼不能干活、儿子因病失明、丈夫和公公均因意外瘫痪……面对一连串的不幸,原本柔弱的刘爱样坚强地撑起了家里的一片天。在龙居镇雷家坡村采访,一说起刘爱样,人们没有不竖大拇指的。刘爱样2012年被评为区十大孝顺媳妇后,政府奖励了她一台洗衣机。然而一回到村里,她就把洗衣机捐给了日间照料中心。“在这里,用处更大!”她说。

  “一堂课”“一面墙”“一台戏”

  在盐湖区北部的鸣条岗西端,坐落着华夏先祖之一舜帝的陵庙。舜帝以孝悌而闻名天下,被后世称为“德圣”“孝祖”。在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盐湖区注重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开展了“一堂课”“一面墙”“一台戏”等扎实有效的德孝文化活动。

  2012年重阳节那天,雷家坡村的一堂德孝课让在场的人终生难忘——

  首先,儿子、媳妇面对父母公婆大声叫三次“爸”“妈”。在大庭广众之下听到这个久违的称呼,不少老人眼里噙满泪花。接着,子女和老人紧紧拥抱三分钟,体味小时候父母怎样日日夜夜把自己抱在怀里。最后,由儿女、媳妇、女婿给父母洗一次脚,回忆一下小时候父母是怎样把自己拉扯大的。洗着洗着,场上场下哭成一片……

  在陶村镇五曹村德孝文化苑,记者看到,一排长长的石碑嵌在墙上。左首以“德政千秋”开篇,刻着历任村干部为群众办的好事实事和村民们的德行善举。右首以“孝行天下”开篇,记录了该村历年评选出来的孝顺媳妇和德孝模范。墙面中间留出很大一片空白,村干部告诉记者,这样设计是为了激励更多人争当德孝模范,早日把自己的名字也刻上墙。“空白的地方越来越小了,五曹村的德孝之风也越来越浓了!”这样的“德孝墙”,在盐湖区有117面。

  “走进了婆婆家,就多了一位好妈妈。”“婆媳相处在一起,我们就是母女俩”……今年3月5日的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上,一首《婆婆就是妈》感动了亿万观众。这首歌曲,就是盐湖区第三届德孝文化节上征集的德孝主题歌曲。以盐湖区孝顺媳妇令狐小锐为原型拍摄的微电影《爱你》,去年9月也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

  如今,讲德行孝成为越来越多盐湖人的自觉追求。57岁的梁香草是一名退休职工,2010年,她发起成立了“敬老服务队”,义务为孤寡老人服务。86岁的冯彩兰没儿没女,两年前,却有了梁香草这个“憨闺女”。为了方便照顾老人,梁香草把她接到家里同吃同住,给老人理发洗澡,陪她聊天,教她做保健操。现在,梁香草的志愿服务队已发展到386人,长年照顾着50多位孤寡老人。

  “人心就是生产力”

  “道德就是竞争力,人心就是生产力。”盐湖区委书记王志峰说,德孝文化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孝顺媳妇评选,解决了家庭和睦、邻里和谐问题;日间照料中心的“一顿饭”,让干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有了信任,工作就容易多了。

  2011年农村换届选举时,盐湖区借建设日间照料中心之机,推出“先定事,后选人”的措施,引导干部们做群众希望做的事。有意参选者,要按群众意愿,列出三年内准备办的好事实事,张榜公布。然后,围绕目标分解年度任务,并承诺“完不成任务主动辞职”。此举激发了许多党员干部干事创业、造福乡梓的信心和决心。经过选举,一大批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群众的领头人。

  陶村镇张良村地处城郊,情况复杂,曾是远近闻名的上访村,连续七任村主任都被群众告下去,人们戏谑“张良不良”。4年前,在外做生意的王军回村竞选当上村主任。一上任,他就积极争取资金,为村里修路24.5公里、安路灯215盏、改造自来水网两万多米、绿化村庄5000余平方米。2012年村里要建日间照料中心,一算账,得花140多万元。没想到,家家户户都跑来贴工、贴钱、贴料,两个月时间,村委会没掏一分钱,日间照料中心就建起来了。村民们说,之所以心甘情愿贴钱,是因为“干部把工作干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据统计,2011年换届以来,盐湖区314个村共承诺办事7980余件,实际完成7700多件,4名村干部因未能兑现承诺而主动辞职。在2014年的换届选举中,连任者达到了85%以上,新当选者也多是村里公认的“能人+孝子”。盐湖区有一项坚持多年的“区乡村三级议事”制度,原来是为“调解矛盾”“给群众一个说理的地方”而设立的。现在民风、村风好了,矛盾少了,议事会就变成了群众和政府共谋发展的“建议会”。

  “德孝风”催开“和谐花”,良好的社会环境,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盐湖区政府对老人都能这么好,肯定是一个有良心、守诚信的政府。”山西华宇阳光集团总经理蔡林波告诉记者,选择在盐湖区投资,主要是因为“心里踏实”。据统计,开展德孝文化建设5年来,盐湖区企业及个体经济总数由1.69万户增加到3.75万户,财政总收入由12.29亿元增加到27.98亿元,经济社会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文责编:沈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