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孝文化>傅氏两望族 清孝是家风
傅氏两望族 清孝是家风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5-08-13 11:35:00   责任编辑: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任、邓、朱、傅、耿”东昌五大望族,其中, “朱”家有两家,本专栏已撰文介绍(见7月15日刊登《东昌五望族,朱家是哪家? 》 ) .也说明”阁老傅”家族对傅光宅非常尊重和敬...

【图语:傅斯年像】

  “任、邓、朱、傅、耿”东昌五大望族,其中,“朱”家有两家,本专栏已撰文介绍(见7月15日刊登《东昌五望族,朱家是哪家?》);其实,“傅”家也有两家,分别是傅光宅家族和傅以渐家族,即“御史傅”和“阁老傅”。

  “阁老傅”后人、69岁的傅尚范告诉记者,“阁老傅”、“御史傅”的说法是近年研究者提出来的,过去民间说法是“北门里傅”和“清孝街傅”或者“西门里傅”。古城北门里路东为“阁老傅”傅以渐“相府”故址,而东关清孝街原有“御史傅”傅光宅故居,西门里路南(原聊城市特殊教育中心北到楼西大街)原有傅光宅后人所居的“傅家公馆”。傅尚范查阅两家傅氏族史资料,发现两家族的辉煌有很多共同之处。

  为官:

  勤政显业绩

  清廉载史册

  “毛驴县官生得怪,骑着毛驴去上班。挣得白银不翼飞,骑着毛驴又回来。”这是明代赞扬陕西米脂知县、聊城“御史傅”先人傅相则的民谣。傅相则在陕西为官期间,看到那里土地贫瘠,百姓缺衣少食,就让人们学习条编技术,编筐、篓、囤之类,销向外省,使百姓富裕起来。而他自己清廉自守,出行皆骑毛驴,落了个“毛驴县官”的绰号。

  《东昌望族》记载,傅相则的孙子傅光宅(1544—1601),字伯俊,别号金沙居士。明隆庆四年(1570)中举人,万历五年(1577年)成进士,历任灵宝知县、吴县知县、重庆知府、河南道监察御史、南京兵部郎中、工部郎中、按察副使、督学政等职。傅光宅文武全才,政绩颇丰。他在担任吴县知县时,遇到灾年就开仓救荒;平常年月,在青黄不接时节,实行以青苗抵押借贷的办法,使农民度过难关。他倡导村庄里办私塾,鼓励人们学习。他鼓励发展植桑养蚕,种植茶树、果树。经过几年治理,吴县出现了人民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局面。

  万历十三年(1585年),傅光宅奉召进京,当朝上疏六事,皇帝皆采纳。傅光宅奉命按行两关时,结识了镇守蓟门的大帅戚继光,戚继光后来遭到给事中张鼎思暗算,皇上将戚继光改任广东,傅光宅听后,连夜上疏,遭皇上夺俸。数年后才得以复职。傅光宅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去世,时年五十六岁。

  傅光宅的儿子傅尔庚、侄子傅尔恒、傅尔谦等人分别担任过地方官,也都清正廉洁。傅尔恒,字纯一,以选贡授太仓州判。太仓州是个海水淹浸的浅海滩,海潮常常淹没村庄、稼禾、农舍,百姓生活极度困难。傅尔恒上疏当朝,免征皇粮国税;并从苏州调入大米,以工代赈;开苏州大塘80余里,挡住了海水浸蚀。岳阳县春季气候干旱,小麦往往颗粒不收。而在夏季汛期来临,汾河泛滥成灾,农作物减收、绝产,百姓流离失所。在大灾之年,岳阳知县傅尔恒一方面上疏救济灾民,一方面开仓赈荒。百姓感泣万分,自发凑钱为傅尔恒建生祠,立功德碑,以示纪念。

  傅尚范介绍,“阁老傅”的代表人物、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虽然官居相位,也是勤于政事,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傅以渐多次升迁,历任国史院侍讲、秘书院侍讲学士、国史院学士、秘书院大学士、国史院大学士等职。傅以渐奉诏陈述时务,他上奏安民策,因所奏合国情、顺君意,遂加封太子太保。傅以渐对人才非常重视,任会试主考官期间,日夜不息操劳考务。过度的紧张劳累,使他得了重病。皇帝为之感动,加封其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进阶光禄大夫。顺治十八年(1661年),上书称病而解任还乡。康熙四年(1665年),傅以渐病逝,享年五十七岁。

  傅以渐玄孙傅绳勋,字接武,号秋屏。自幼刻苦读书,嘉庆十八年(1813)中进士。先后任工部主事、广东琼州知府、广东盐运使、陕西按察使、广东云南布政使、浙江巡抚等。在潮州任职时,城内有洋人,引起百姓闹事。傅绳勋前去处理,恩威兼施,使事件迅速平息。后因积劳成疾,于咸丰元年(1851年)辞官返乡。傅继勋是道光年间拔贡,长期在安徽一带任职,官至安徽布政使,为官清正廉明,深得当地民众拥戴。辞职回家后与傅绳勋共同致力于地方文化传播。

  为人:

  孝义是家风

  德行留美谈

  傅光宅在其母去世之时,虽年事已高,告归奔丧仍然星夜奔驰,痛不欲生,以致须发皆白。傅光宅为官期间,对家族子弟不分内外远近,无所不亲,设义学教授他们,量才授资,并朝夕督课。即使外族乡里送子弟来读书,他也一视同仁。并置五百亩肥沃田地,以救济贫穷者。

  傅光宅的侄子傅尔恒曾因“清孝”而被当地人广为传诵。傅尔恒退职在家时,和继母一起生活,每日早晚守候在继母身边,竭尽孝道。监察院的御史中丞为之感动,挥笔为其门额题写了“清孝先生之闾”。从此,他住过的街道被命名为“清孝街”。据记载,傅尔恒任职太仓州判时,曾经拿出自己的常例薪俸二千余两,作为当地百姓发展生产的资金,得到百姓的拥戴。傅光宅的另一位侄子傅尔谦,字恭让,能文能武。清兵进攻济南时,他参与守城,为国捐躯。

  傅尚范讲,傅以渐的伯父傅思义继承父业(其父借运河之便从事商业),商业经营规模逐渐扩大,生意兴隆。傅思义,字完贞,生而凝重厚道。侄子傅以谦、傅以晋、傅以渐读书进学的一切费用均由伯父傅思义支出。傅以渐说过:“少年读书时,束修衣食俱是伯父完贞公资给,全不知有贫贱之苦,如此者十二年,至伯父卒方止。”

  傅正揆,字硕臣,号华瞻,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授山西大同府山阴知县,他轻徭薄赋,捐出资财以济贫穷,捐俸禄修学校,对为非作歹者严惩不贷。

  光绪九年(1883),傅斯怿担任湖州知府。有乡民闹事,要求缓征赋税。有人提出以武力镇压,傅斯怿反驳道:“那是对付强盗的办法,不能用来对付老百姓。”他孤身一人来到闹事者面前,讲清道理,劝退百姓。然后,奏请上司,免除了赋税。后任杭州知府时,他取消了扰乱市场、危害民生的一些钱票,受到百姓拥护。他病死于任所时,百姓自发哀悼,并组织祭祀活动。

  监生傅青箱,字函史,在夜间外出时捡到一布袋银子,重达百余斤,令儿子到大街上寻找失主。其子在通济桥上,见有一个商人正欲投河,拦住一问,商人因为丢了巨资回去无法交代,故而想寻短见。于是,钱归原主,商人千恩万谢。

    几百年来,傅氏两族和睦相处,甚至视为一脉。“阁老傅”家族中曾有多位参加科举考试者,在所填履历表中把傅光宅当作族中先人填入,如傅潽把傅光宅写成“六世伯叔”。傅尚范解释:“这是古代的一种文化现象,叫作‘联宗’。也说明”阁老傅”家族对傅光宅非常尊重和敬仰,证明了两个家族之间的亲密关系。” 
【本文责编:沈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