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孝文化>制度创新破解养老困局
制度创新破解养老困局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5-08-14 11:47:00   责任编辑: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据南宁市民政局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南宁市60岁以上老人将近110万,养老机构床位只有16‰,养老需求与供养设施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立身国学QQ群。

【图语:养老】

  据南宁市民政局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南宁市60岁以上老人将近110万,养老机构床位只有16‰,养老需求与供养设施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

  然而在上林县福利院,建成10多年却有一半以上的养老床位常年空置。

  究其原因,是管理体制不健全、服务模式落后、人浮于事导致了经营怪圈。

  这不仅是上林县福利院一家的困局。近年来,我国公办养老机构财政负担大、管理不善、创新机制不足等问题,成为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掣肘。

  2014年,上林县果断对社会福利院进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改革,公开招投标选择经营者,采取双向选择、竞聘上岗优选福利院工作人员。中标企业不到一年时间就投入380多万元对福利院设施更新改造,电梯、监控系统以及健身室、文化娱乐室、门球场等一应俱全,福利院的养老床位使用率明显提升。

  “公建民营,‘公’字不能变。”尽管硬件设施、服务水平都有了全面提升,但“民营”并不会改变福利院的公益性质。如今的上林县福利院仍然承担着为公办养老机构的托底作用,承担政府的部分集中供养对象的供养责任,同时,优先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入住,并提供相对优惠的入住收费。

  上林县的“公建民营”养老改革实践,大胆引进有经验、运作灵活的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养老院不再受传统事业单位编制体制制约,人员的招聘配备、考核机制更灵活,政府也能卸下一些负担。“公建民营”如同一江春水,激活了养老服务的市场,是实现多方共赢的有益尝试。

  “公建民营”,前景看好。但政府部门不能简单把养老服务抛向市场便乐做“甩手掌柜”,应该在对“公建民营”养老院进行扶持的同时,认真做好规划和监督,确保民营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产业得到良性健康发展。 

【本文责编:沈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