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孝文化>大爱母亲孝敬公婆儿暖人心
大爱母亲孝敬公婆儿暖人心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5-08-19 14:17:00   责任编辑: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妈妈,您辛苦了,我终于考上大学了……”8月6日这天,阜南县于集乡洪庙村雷庄寨农民李娟接到儿子上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她幸福得掉下眼泪。

【图语:照顾婆婆】

  原标题:大爱母亲不离不弃显真情 孝敬公婆儿上重点暖人心

  “妈妈,您辛苦了,我终于考上大学了……”8月6日这天,阜南县于集乡洪庙村雷庄寨农民李娟接到儿子上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她幸福得掉下眼泪。多少年来,为了拉扯大子女、照顾好公婆,这位悲苦的农家妇女将生活的重担扛在肩上,种地、打零工、捡破烂,她用自己坚强的信念,撑起了一个破碎的家。

  厄运突降母子三人相依为命

  今年46岁的村民李娟于25年前嫁入于集乡洪庙村雷庄寨于家,原本是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丈夫有手艺会一些修理技术,一对子女也乖巧懂事,辛苦经营的家庭,虽算不上大富大贵,但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一家人的小日子也幸福无比。

  但10年前的一天,丈夫于其福却突发心肌梗塞而撒手人寰,这让幸福的一家顿感天塌了下来。“他去世时,闺女在上中学,儿子还在小学,他走了,真感觉天塌了一样,恍恍忽忽过了几天后,俺想这日子还得继续,小孩都还小,怎么着也得把两个小孩拉扯大啊,”至今李娟回忆起那时的场景时,眼睛依然泛潮。

  在最艰苦的日子里,李娟顾不得伤心,没时间绝望,毅然擦干泪水,靠种地、打工、拾荒,抚养着两个尚未成年的孩子,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

  日子过得虽然很艰难,但好在子女很懂事,娘三儿相依为命,同村人的热情帮助和嘘寒问暖让李娟一家从悲痛的阴影中逐步走了出来。

  孝敬公婆竭尽为媳孝道

  丈夫是长子,他走后,李娟侍奉公婆,仍和以前一样。考虑到公婆次子家庭负担比较重、日子过得也紧紧巴巴时,李娟将公婆从泥巴屋子接来奉养在身边,悉心照顾。

  “公婆把我们养大不容易,不能因为他不在了,就丢开,我是于家的媳妇,我的子女是他们的孙子孙女,所以就算他不在了,我也得尽到做媳妇的责任,公公婆婆身体不好,有我照顾,虽然穷,但终究还是要好一些,”李娟坚定的说道。

  而这样的媳妇,更是让老人非常欣慰,公公于继和表示“娶到这样的儿媳妇,是老于家的福气”,“老大媳妇心眼好,这几年跟着老大家生活,他们吃什么,就给我们吃什么,从来没红过脸,知道她孤儿寡母的不容易,这些年吃了不少苦头,还要在外面打工供小孩上学,忙得很,所以家里的农活,我能干点,也就干点。老大走的早,不互相扶持,怎么办呢?”

  但谈起老人,李娟则充满了愧疚,“两个老人还得下地干活,我不识字,出门都不知道咋坐车,所以来回不方便,公公有胃病,下过胃镜,老人干农活,有时累的全身都疼,婆婆胆囊炎,不能干重活,他们年龄那么大了,还让他们那么劳累,我心里疼啊,但两头只能顾一头啊。”

  母爱如水柔弱母亲抚养出乖巧子女

  丈夫去世时,一对子女分别在上中学、小学,家庭生活的艰难,有亲戚邻里劝她让小孩别上学了,或者改嫁,觉得她自己拉扯两个孩子太难了。但李娟深感知识的重要性,无论如何也要让两个小孩上学。

  李娟说起那时的场景,依然饱含着苦涩,“刚开始找活干时,不识字,没知识,找活比较难,都是卖苦力,前两年,我拎那泥斗子、和水泥,后来钱不够用,就去宁波打工,可不识字,又没技术,人家都不要,所以可以穿破一点、吃孬一点,但决不能让小孩像我一样成为睁眼瞎。”

  可是两个正在读书的子女,所需要的不菲学费,却让李娟非常犯愁。“在宁波干过缝纫、锁边、收破烂,开始时工资一个月才300块钱,这钱根本不够”李娟无奈的介绍道。

  父亲的早逝、母亲的艰难,让两个子女特别懂事。李娟的大女儿在高一第一学期后,坚决要求放弃上学,跟母亲到外地打工,贴补家用,供弟弟读书。这也成为李娟的心病,“我现在在外边干废品分类,一个月3000多元,不管吃住,闺女在服装厂,那边开销高,我跟闺女每个月只能省出一个人的钱来,供应老人、儿子的费用。如果钱充足,怎么会同意闺女退学呢?”

  在母亲、姐姐的供给下,儿子于生得以继续学业。三年前以优异的成绩考取阜阳市三中,今年更是以理科626分的优异成绩被重点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录取。于生表示,“母亲有风湿病,常年不断药,还要种地打工挣钱供我上学,姐姐也为了让我上学而主动不上了,我肯定得好好学习,大学毕业后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后记

  “子之孝不如率妇以为孝,妇能养亲者,公姑得一孝妇,胜如得一孝子;妇之孝不如导孙以为孝,孙能敬亲者,祖父得一孝孙,又增一辈孝子”,这句话来形容李娟是再恰当不过了。李娟用最平凡的行动、最温暖的亲情演绎了“养亲,导孙以为孝”,上要代替丈夫照顾公婆,下要抚养子女,让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这种孝老爱亲的行为,不仅符合当前提倡“孝当先”的要求,更是孕育文明乡风的基石。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细胞,只有经营好自己的小家,扮演好自己的家庭角色,将勤劳善良、孝顺和气等传统美德融入到家庭中、邻里间,文明乡风之花才会绽放的更为绚丽。 

【本文责编:沈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