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公众对于历史和考古的关注持续升温,一些原本非常小众的话题也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每次大型考古发现都能在舆论和民众中引起极大的反响。与考古和文物有关的学术著作乃至文学作品也是层出不穷。然而,众声喧哗伴随着泥沙俱下,很多我们今日常见的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甚至是完全错误的。8月14日,著名文物学家、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孙机先生在国家图书馆作了题为《当前文物研究中的若干问题》的报告,对目前考古界和文物研究中常见的误区作了一次“拨乱反正”。澎湃新闻对讲座内容择要摘录,以飨读者。
讲座现场
中国古代有“图腾崇拜”吗?
孙先生指出,“图腾”原指古文明中部落所崇奉的动物形象,常见于美洲的印第安人部落。同一部落和氏族之间供奉一个动物,以其为图腾,认为自己的祖先由这一图腾演变而来,本质上是一种类似于祖先崇拜的宗教信仰。在祭祀或重大节日时,该部落还会宰杀图腾动物并分而食之,他们认为这一行为能够使自己祖先的精血转移到自己身上。总而言之,“图腾”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一项社会制度,不同的部落之间通过图腾来确立彼此的身份认同。
然而,近年来,不少人想当然地将“图腾”引入国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也有“图腾崇拜”。以商朝为例,《诗经·商颂》有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不少人据此认为,商朝以“玄鸟”(燕子)为图腾。但实际上,没有任何考古发现可以支持这一论断。在印第安人部落中,崇拜同一图腾的人之间不得通婚;然而,在中国,即使是上古时代,奉行的也只是“同姓不婚”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