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讲堂>一恩先生聊《素书》22
一恩先生聊《素书》22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4-11-14 16:02:00   责任编辑: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明莫明于体物,:“体察”二字对于现在的普通人来说用的极少,一般都用作形容官员,如:体察民情、体察下情,等等。

【图语:明莫明于体物(资料图)】

  【原文】明莫明于体物

  释义:最高明的做法莫过于体察万物。

  赏析:“体察”二字对于现在的普通人来说用的极少,一般都用作形容官员,如:体察民情、体察下情,等等。本人有个宗旨:不谈国事,不谈政事。所以在这里就不多讲了,只附上郑板桥的一首诗和《对联集锦》中的一副对联来表达自己对政界的期望。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此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对联集锦》

  为官惠民一点恩;

  百姓报泽三春晖。

  体察在古代典籍之中是经常见到的的,到了现代似乎已经成了官员和领导专用,它的意思是:体验查看。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用处不大,但“体察”本身也包含了观察的意思,所以在这里就跟大家聊一下观察,观察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我想这也是原文对于我们普通人的意义所在吧。

  怎样的观察才是效果最好的呢?答案是:做一个置身事外的人。只有这样你才能观察的更加仔细、更加全面、得出的结论才更加客观。苏轼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倒出了身在其中不识真面的道理。同样这也是为什么我告诉大家观察要置身事外的原因,置身事中观察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我时常与身边的朋友说这样一句话:站在山顶看山脚一目了然。这也是置身事外的一种,别人在山脚做事,你站在山顶就能观察到大家都在做什么谁做的怎样。那怎样才能置身事外呢?这一点没有直接的答案,这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境界。做到这一点也不是非常难,最重要的是远离纷争的漩涡,抱着一颗平常心去看待问题。

    观察事情要置身事外,那观察人要怎样呢?观察人目前恐怕没有谁能超越曾国藩,故而本人在此不多讲,以免误人子弟,建议读者朋友去品读一下曾国藩的著作。

 

【本文责编:沈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