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讲堂>俗语真相:2臭皮匠与诸葛亮
俗语真相:2臭皮匠与诸葛亮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4-11-29 23:12:00   责任编辑: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皮匠”实际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副将”,这句俗语原意是指三个副 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

【图语:草船借箭(资料图)】

  释义: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出处: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应周瑜造十万支箭用于破曹,出了“草船借箭”之计。但不知,当日诸葛孔明算准时机,便命随从部下三人,在二十艘小船两边插上草靶子,再以布幔掩盖。其随从完成后,回报军师,并提出这样布置恐让曹军看出破绽。三人心有一计,但只不说,明日安排好领军师看。只见每艘小船的船头都立着两三个稻草人,套上皮衣、皮帽,看起来就像真人一样。后曹军果然中计。真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人难敌三人之智。

  事实真相:

   “皮匠”实际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副将”,这句俗语原意是指三个副 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所谓偏裨,指的是中下级军官,这才和战争有关,也才能同军事家诸葛亮比一比高低了。”——这一段话,分明是指出了问题的要害,也就是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三个下层的、在第一线上行军打仗的裨将,有时候他们的经验和智慧集中起来,就比远在大寨里指挥、足智多谋的、稳位军中帐的诸葛亮来得正确,来得实在和有效。“三个臭裨将,赛过诸葛亮(或:顶个诸葛亮)。”这才是这句谚语的原义和原字。也就是说,后人以讹传讹,将“裨将”讹成了“皮匠”——这毕竟是同音字,而且容易写,容易记,容易为文化不高的民间百姓口头上使用和口口流传。 
【本文责编:沈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