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讲堂>一恩先生聊《素书》(九十)
一恩先生聊《素书》(九十)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4-12-11 14:02:00   责任编辑:罗逍  www.k618.cn
内容提要:释义:抛弃美玉,拾取石头的人一定目光如盲。慧眼识珠”不是与生俱来,是从不断的学习和细腻的观察研究中获得的,普通人也好,权者也罢,都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只有这样...

  【图语:曾国藩】

  【原文】弃玉取石者盲

  释义:抛弃美玉,拾取石头的人一定目光如盲。

  赏析:借“识玉”来比作“识人”。一个人抛弃了美玉捡起了石头,那这个人跟无目一样;一个权者在选人用人之时放弃贤才而选用庸才,那这个权者是昏庸糊涂的。我们经常用“有眼无珠”来形容权者的昏庸。

  一个人虽有重视宝物的心,但却没有区分玉与石的能力,这样只能是空废力气,永远也富裕不了;一个权者有用贤才的想法,但却没有区分贤才和庸才的能力,远离了贤才,任用了庸才,这样只能浪费薪酬,不利于发展。玉石不分,贤愚不辨,虽有眼,但同无眼。

  要想真正将玉和石分开并不是那么容易,简单的鉴定相信大家都会,但要做到精,却是很难;区分贤才和庸才与区分玉与石一样,也不是那么简单。因此要想通过得到真正的好玉来发家致富会很难,同样想得到真正的贤才也很难。发家致富的路子很多,不一定需要鉴玉,但事业的成败却必须需要贤才。故而“识人”是权者必备之能。

  晚晴中兴四大名臣之首、洋务运动发起者之一的曾文正公(曾国藩)是一位“识人”的行家,关于曾文正公“识人”,史书记载了这样一个经典的故事。

  曾国藩收到学生李鸿章的一封书信。在信里,李鸿章推荐了三个年轻人,希望他们能在老师的帐前效力。曾国藩放下李鸿章的信,照例背着双手出去散步。

  黄昏的时候,曾国藩刚回府邸,家人立刻迎了上来,低声告诉曾国藩,李大人推荐来的人已经在庭院里等待很长时间了。曾国藩悄悄在离他们不远处的地方停了下来,暗暗观察这几个人。只见其中一个人不停地用眼睛观察着房屋内的摆设,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另外一个年轻人则低着头规规矩矩地站在庭院里;剩下的那个年轻人相貌平庸,却气宇轩昂,背负双手,仰头看着天上的浮云。

  曾国藩继续观察了一会,胸有成竹地悄悄回到房间里。很快,曾国藩召见了这3个年轻人,和他们攀谈起来。渐渐地,曾国藩发现,不停打量自己客厅摆设的那个年轻人和自己谈话最投机,自己的喜好习惯他似乎都早已熟悉。相形之下,另外两个人的口才就不是那么出众了。不过,那个抬头看云的年轻人虽然口才一般,但对事对人都很有自己的看法,只是说话过直,让曾国藩有些尴尬。

  出人意料的是,曾国藩并没有把和自己谈得最投机的年轻人委以重任,而是让他做了个有名无权的虚职;很少说话的那个年轻人则被派去管理钱粮马草;最让人惊奇的是,那个仰头看云,偶尔顶撞曾国藩的年轻人被派去军前效力,他还再三叮嘱下属,这个年轻人要重点培养。

  在大家实在想不通时,曾国藩说出了用人的秘诀:“第一个年轻人在庭院里等待的时候,便用心打量大厅的摆设,刚才他与我说话的时候,明显看得出来他对很多东西不甚精通,只是投我所好罢了,由此可见,此人善于钻营,有才无德,不足托付大事;第二个年轻人遇事唯唯诺诺,沉稳有余,魄力不足,只能做一个刀笔吏;最后一个年轻人不焦不躁,竟然还有心情仰观浮云,就这一份从容淡定便是少有的大将风度,更难能可贵的是,面对显贵他能不卑不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很有见地,这是少有的人才!”曾国藩一席话说得众人连连点头称是。“不过,他性情耿直,很可能会招来口舌是非。”说完,曾国藩不由得一声叹息。

  那个仰头看云的年轻人没有辜负曾国藩的厚望,在后来的一系列征战中迅速脱颖而出,并因为战功显赫被册封了爵位。不仅如此,他还在垂暮之年,率领台湾居民重创法国侵略军,从而扬名中外。他便是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不过,正如曾国藩所言,性情耿直的刘铭传后来被小人中伤,黯然离开了台湾。

  曾文正公的“识人”是很多人遥不可及的,但还好,曾文正公留下了他“识人”的名著:《冰鉴》,通过人的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这七点来告诉人们怎样去“识人”,这里不做详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认真品读一番。

“识人”是权者必备的能力,不懂“识人”就很难发现和得到真正的贤才。“慧眼识珠”不是与生俱来,是从不断的学习和细腻的观察研究中获得的,普通人也好,权者也罢,都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积累“识人”的能力。
【本文责编:罗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