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晚报讯
(记者汪蕾 通讯员王晓)“白毛浮绿水,红掌拔清拔”,亲,你能发现其中的错别字吗?这是宜昌市六中一名初一学生的古诗词默写试卷,他考了72分,全班排名17。开学第二周,市六中进行了七年级第一次统考,就考小学必背的75首古诗词,结果半数学生不及格。
昨日上午,市六中初一语文老师王老师正在批改班上的古诗词默写试卷,虽然这是第二次过关,但不少学生的错误仍让他哭笑不得。“不是写了错别字,就是张冠李戴,比如李白写成了杜甫,忘了作者”,王老师说,根据小学语文课标的要求,学生必须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小学毕业时,要会背诵75首古诗词,此次统考,就是为了看看学生的古诗词功底如何。
但考试结果令老师们有些头疼,每个班考90分以上的,只有个位数,大多数学生在40分—70分间。
“要求人人考100分,一点都不过分,这是教育部的课标规定,是每名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一名语文老师告诉记者,学生的古诗词功底弱,还是因为小学阶段不重视,部分小学老师和家长没有督促过关,他说,其实这对学生的初中乃至高中语文学习影响非常大。为此,市六中七年级语文组正在对全体学生“恶补”古诗词,七年级语文组通过每天布置默写古诗作业,反复过关等方式,争取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让学生们完全掌握75首必背古诗词。
记者从七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看见,除了每单元的古诗词内容外,还有10首必背的课外古诗词,“小学要多背,初中要拓展,高中就要难度更高的赏析。”王老师说,背诵古诗词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对一些小学家长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因为小学“减负”,作业量进行了严格控制,作为家长,确实对古诗词背诵不太重视。但今后中、高考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分量”,语文分数也将增加,不少家长表示将督促孩子加强对古诗词的学习,多所小学也将通过开展经典诵读等活动,让学生们多接触经典传统文化。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北师大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省教育厅决定,将从明年秋季开始,在全省所有中小学开设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地方课程,每周1课时。
三峡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们在上传统文化教育课。 记者李传平 摄
作者:汪蕾 王晓
本文来源:荆楚网-三峡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