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网事 > 8万字论八角卤鸡 观点称传统文化需解读
女博士8万字论八角卤鸡 观点称传统文化需解读
来源: 中国少年国学院    2024-09-30 10:38:18   责任编辑: 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 近日,陕西师范大学的女博士孙灵霞的博士论文《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这得用多少只鸡才能成就一篇博士论文?”不少网友称:...

 

【图语: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

  【中国少年国学院】(郝菁 综合)近日,陕西师范大学的女博士孙灵霞的博士论文《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这得用多少只鸡才能成就一篇博士论文?”不少网友称:“不愧是陕西吃饭大学,一道卤鸡都能研究的这么专业”,而这篇论文也被赞为最美味的论文。

  今年34岁的博士生孙灵霞是一名高校老师,目前在陕西师范大学读在职博士研究生,她的博士研究方向是动物资源开发和利用。这几天正忙着博士论文的答辩,对于自己的论文在网络走红,她感到很惊讶,“我没有想到论文受到大家的关注,出乎意料。”

  “我们主要想把传统肉制品做大,传统肉制品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广受人们的喜欢,卤煮的历史很悠久,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她说,肉夹馍里面用的腊汁肉也属于卤煮的一种,河南的道口烧鸡是非常典型的传统卤禽类制品,也是中国的四大名鸡之一,还有安徽的符离集烧鸡,东北的沟帮子熏鸡,各个地方都有自己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卤制品。

  孙灵霞说,我们现在做的就是香料对传统肉制品风味到底有什么影响,我们想把这块做起来,八万字的论文就讲了八角茴香(简称八角)这一种大料对卤鸡肉风味的影响,这只是一个非常基础的研究,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就是要走上应用。

  “孙博士的论文在网络走红对大众认知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有一定的贡献。”中国食品报记者冯文亮说:“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优良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对此,中国少年国学院运营总监李芳表示:“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个性与传统,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一种凸现方式。”她说,我国是肉制品加工历史最为悠久,类型最多的国家。从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中国就进入石烹时代。在饮食上,伏羲氏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到了神农氏阶段则是"耕而陶",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直至到周秦时期,中国饮食文化才形成以谷物蔬菜为主食的特点。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于马粮),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如炸油饼,胡饼即芝麻烧饼也叫炉桡。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饮食文化是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和发展,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满汉全席代表了清代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本文责编: 郝菁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