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诸葛忆兵】
为什么中国诗歌的最黄金时代出现在唐朝,名家辈出、流派繁盛,无任何朝代可与之比拟?昨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诗词研究泰斗诸葛忆兵作客“有为讲坛”,讲解唐朝诗歌鼎盛与科举制度的关系。
为提升南海文化软实力,南海早在2010年便开设“有为讲坛”,定期邀请名人名家,将先进的文化、价值理念带给市民。今年是《珠江时报》创办10周年,为回馈广大读者,本报特邀国学大师、中国诗词研究泰斗诸葛忆兵作客“有为讲坛”。
诸葛忆兵首先抛出问题——为什么中国诗歌的最黄金时代出现在唐朝?诸葛忆兵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功名利禄、科举制度。“古人学而优则仕,官本位思想盛行。科举制度对诗歌创作影响巨大。”诸葛忆兵表示,唐朝的科举制度是以诗歌取士。
诸葛忆兵详细介绍唐朝的科举制度对诗歌繁盛的影响。“唐朝科举考三场:帖经、诗文、时务策。如果帖经不过,还可以用诗歌‘赎帖’,也就是说,诗歌在三场中占了两场。”诸葛忆兵表示,再加上唐朝的纳卷和行卷制度,更加促进了诗歌创作的普及化,“所谓纳卷,就是选择自己最优秀的作品自荐给主考官;行卷就是把自己的优秀作品推荐给社会各界名流,以获得推荐,增加及第的机会。”
“唐朝的科举制度,功夫主要在考场之外。一般做官之前要做四件事情:读书、漫游、干谒和考试。所以说,在唐朝不会写诗,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以至于出现了偷诗、抄袭、买诗歌等各种奇葩的事情。同时,这种写诗气氛也影响到官场风气,甚至连帝王之家也会组织写诗比赛。”诸葛忆兵说,在科举制度的引导下,文人学士对于诗歌有着狂热的崇拜,形成了普遍且浓郁的写诗风气,这也是唐代诗歌鼎盛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讲座中,诸葛忆兵讲述不少唐代诗人在科举道路上有趣的故事,引得现场观众笑声不断、掌声不断。讲座结束后,诸葛忆兵还与现场观众互动,并举行赠书活动,不少市民排队求签名。
■现场互动
问:唐朝的诗歌繁盛,是否与当时帝王的开明有关?与当时的文人气节有关?
诸葛忆兵:如果论开明,宋朝的皇帝比唐朝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最核心的理由是科举制度、功名利禄。由于它的引导,才使得当时的人们对诗歌有着狂热的崇拜。
与文人气节毫无关系。晚唐诗人的气节其实很恶劣。相比之下,宋代的诗人气节很高尚,“先天下之忧而忧”就是宋代诗人写的。
问:杜甫为什么没有功名?李白真的出生于吉尔吉斯斯坦吗?
诸葛忆兵:杜甫之所以没有及第,主要是当时的奸臣李林甫为了炒作自我,讨好皇帝,提出了著名的“野无遗贤”,意思是天下所有的贤士已经尽归朝廷,导致杜甫被“刷”下。
李白的出身,有很多说法。从历史记载上看,李白的身世背景很模糊。所以,最可靠的猜测是,李白的祖先因为涉及叛乱,所以举家潜逃至吉尔吉斯斯坦的碎叶城,这也是为什么史料没有其父母的记载,李白自己很少谈及家世,也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