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网事 > 吟诵践行唤醒传统文化原貌
吟诵践行唤醒传统文化原貌
来源: 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2024-09-30 10:34:06   责任编辑: 施婷   www.k618.cn
内容提要: 自周公旦开创以来,通过私塾、官学等,口传心授,代代相传。百年前,随着科举的废止和私塾的消弭,吟诵一并散佚。

 

  【图语:学生在上吟诵课】

  原标题:吟诵践行者:“唤醒”传统文化的活态和原貌

  吟诵是中国式读书法。

  自周公旦开创以来,通过私塾、官学等,口传心授,代代相传。百年前,随着科举的废止和私塾的消弭,吟诵一并散佚。

  民国时期从赵元任开始,吟诵践行者前赴后继,一众人发愿:找回中华吟诵,从吟诵做起,让吟诵恢复汉诗文的活态和原貌。

  “吟诵恢复汉诗文至善至美的面貌”

  推门声,关门声……就在走廊铃声阵阵作响的空当,兰铁一小六年级五班的教室门也频频作响……这是1月中旬兰州市刚放寒假的一天上午。

  邹洪涛站在讲台上,身旁的投影仪上显示的内容是吟诵入声字歌诀。教室里已经坐得满满当当,有孩子,还有坐在后排的大人。

  “七叔俶,击羯狄,越朔漠,伐弑逆……”正式讲课之前,邹洪涛带领学生们一起吟诵入声字歌诀,这是之前学过的内容,算是“温故”。

  随着寒假的开始,邹洪涛的吟诵公益课也就正式开课了。连续10个半天,他带领学生陆续完成《论语》的学习,其间还穿插了《大学》、《道德经》以及诗文的学习。

  不似说,亦不似唱,第一次听到吟诵的,几乎都有这样的感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在邹洪涛和他的学生口中,有了调,有了腔,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朗诵的读书方式。

  “吟诵是中国文人们诵读汉诗文的传统方式。从民国上溯到几千年前的先秦,我们的读书人都是这样读书的。”已经开办吟诵公益课堂一年有余的邹洪涛,事实上,他自己认识吟诵也不过是两三年的光景。因为一本《我爱吟诵》的书,邹洪涛知道了中华吟诵。身为专职语文老师的他心生趣意,从网上下载了不少吟诵的录音到手机上,一有空就听,一段时间他走路甚至睡觉都戴着耳机听。想着把吟诵“由己推人”,是因为邹洪涛认识到了“吟诵会让学生对古诗文的记忆更为牢固,而且更便于理解古诗文”。

  在邹洪涛看来,一直以来,对于传统诗文似乎有个误区,那就是背会就完事了。可事实是靠死记硬背背下的东西,记得快,忘得更快。无独有偶,之后,邹洪涛的一个去上海上学的学生给他反馈了这样一个信息——尽管邹老师带着他们读了不少诗文,但是和上海那边学生的比较,还是很欠缺的。

  或多或少就是这些因素促使邹洪涛急切地想把吟诵带到他的课堂上去,推广给他的学生。尽管当时他自己也不是很会吟诵。所以,放吟诵的录音就是唯一的教学方式了。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在自己的课堂上,第一次放吟诵录音,这个结果是邹洪涛没有想到的。“想到传统吟诵调可能学生们不是特别能接受,但也不至如此啊。”没有妥协,邹洪涛继续他的授课步调,接着放第二首吟诵作品……“转机出现在放《诗经·木瓜》的吟诵录音时刻,我当时感到教室突然就静了下来,这首以普通话吟诵调吟诵的汉诗文,内容讲的是知恩图报。应该说是那优美的旋律吸引了学生。”在之后的吟诵公益课上,每每吟诵《诗经·木瓜》时,邹洪涛还会让学生们用他教的周礼的动作来体悟诗句的含义,让他们常怀感恩之心。

  “孩子喜欢上了吟诵,变得心静了”

  在2013年开始吟诵公益课堂之前,邹洪涛的吟诵以及推广只是停留于尝试的阶段,不系统。“直到听了吟诵家朱畅思先生在兰州的公益讲课,后来又到北京去学习之后可以说才开始比较系统的诗文吟诵教学。”

  从吟诵公益课堂开启以来,除过学生之外,还有不少家长也是邹洪涛吟诵课的追随者。说到吟诵,邹洪涛说它还是一种修身方式。他说公益课一个学生的妈妈告诉他,自己一直有哮喘,老觉得气上不来,练习了吟诵后这个病再没有犯。邹洪涛觉得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吟诵是按照汉语的特点和汉文作品的创作规律来进行的,是根据平仄来断音的。

  事实上,学师范出身的邹洪涛自己从小学到大学都没有接受过吟诵教育,所以,在他推广吟诵的过程中,曾受到质疑,认为像他这样没有家学渊源的传统文化推广者,似乎是走不远的。邹洪涛觉得自己推广吟诵,能走到哪一步,他自己也无法估计,至少现在他看到了推广的意义所在——“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上了吟诵,孩子们变得心静了。”

  邹洪涛现在是六年级五班的语文老师,一年前接手这个班的时候,班上有一个男学生不但排斥他,而且同样排斥吟诵。但是后来,这个孩子在选择上奥数班还是学吟诵的时候,居然放弃了前者。邹洪涛的班上每天早自习会有学生主动打开电脑播放吟诵的音频,在他看来,这个学生的这种选择除过耳濡目染的氛围熏陶之外,还有吟诵本身的魅力。

  在六年级五班教室的墙上有不少奖状,很显眼的是吟诵考级证书,最高级别就是培训师。如今,邹洪涛的班上已有十个培训师,“培训师就是可以独自承担外出培训任务的。”此前在同学间流传比较广泛的《再别康桥》,就是邹洪涛的一个学生自己创作的吟诵调。

【本文责编: 施婷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