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文化传承有力量】
跨年盘点·文化正能量(5)
背景:我县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传统文化,民间文化更是多样化。去年以来,结合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开展婺剧进校园,举办免费婺剧培训班、送婺剧下乡,举办启蒙礼、崇学礼、感恩礼,设立畲族文化陈列馆、木工文化特色馆等,一批批有活力的本土传统文化被挖掘、被传承。
镜头一:2月10日晚,在县文化馆小剧场,一场新春婺剧大戏《双合缘》正在上演。演员们大多是县文化馆免费婺剧培训班的学员和婺剧活动志愿者。来自湖镇镇大路村的杜永静早早地和朋友们找好了位置,“热闹、高兴,特别有过年的气氛!”在杜永静的印象里,小时候村里请戏班子来搭台唱戏可是一件大事,大人们会把十里八乡的亲戚朋友们都请来,一演就是四五天。后来怀孕的时候看过一场,鼓乐一响起来,儿子就在她肚子里上蹿下跳。“婺剧是我们的地方戏,大部分龙游人都喜欢看。听说明天还有一场,我准备把爸爸妈妈儿子都带过来看。”
镜头二:“这件衣服样子好新奇!”“这是蓑衣,是村民以前的农具。”近日,沐尘乡沐尘村畲族文化陈列馆里来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原来是村里组织了一次留守儿童参观学习民俗风情活动。走近展馆,映入眼帘的是一顶大红花轿,旁边摆放着畲族服饰、风罩灯,还有犁、耙、蓑衣等各类畲族传统物品,另一边的文化墙上还微缩了畲族婚俗、三月三民俗等,整个陈列厅将沐尘村的村史及全貌展现得淋漓尽致。“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要从小开始抓起。”村支书黄文华介绍,自展馆开设以来,每到寒暑假,村里便会组织留守儿童参观学习。
我有话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一定的载体,优秀的民俗活动就是最好的载体;而老百姓既是文化受益者,也是建造者、传承者。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润物细无声的,加强对我县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让这些丰富的资源深入乡村、社区、学校,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形式,加以保护利用、普及传承,使之成为鼓舞群众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