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4年,国学类综艺节目无疑是众声喧哗的中国荧屏上一匹标准的“收视黑马”,从中央电视台《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开疆拓土,到浙江卫视《中华好故事》、湖南卫视《汉语桥》、贵州卫视《最爱是中华》的各擅胜场,再到甘肃卫视《大国文化》、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河南卫视《汉字英雄》的群芳竞艳,可谓来势凶猛、气象峥嵘,在全社会范围内掀起了观看、答题、评论的热潮。与数量上的井喷相伴的是商业价值上的惊喜不断:仅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例,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期间,竟然累积了4.3亿人次的观众,微博话题阅读量也达到1320.5万之多,作为一档投资额度仅占《中国好声音》十分之一的原创节目,这种低成本高产出的超值性价比,几乎为挣扎在“盲目跟风、一味烧钱”责难中的电视人树起了一面旗帜。
众所周知,这些年里先后风靡过的宫廷穿越剧、歌唱选秀、户外与水上竞技等大众文化产品和娱乐形态,可观的话题效应之外,往往洗脱不掉来自主流舆论的怀疑与道德责难,相比之下,带着复兴传统这杆大旗,国学类综艺包圆了正能量、寓教于乐等无数褒义关键词,成了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精神导向的最佳践履。《中华好故事》获得广电总局2014年度上星频道优秀节目大奖,《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与《中华好诗词》则被《人民日报》定性为2014年现象级文化节目,《中国灯谜大会》更是在没有经历先期市场检验的情况下,被央视在春节后期的收视热战中直接空降入黄金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