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网事>陈仕儒:本土国学普及教育的民间范式
陈仕儒:本土国学普及教育的民间范式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5-07-20 09:02:00   责任编辑: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长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研究、教育行政管理研究、中国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喜好古玩字画研究,主持编写国学普及教育书籍多部。现任贵州省人民政府督学、教育部中小...

  【图语:陈仕儒】

  陈仕儒,1954年生于贵州思南。长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研究、教育行政管理研究、中国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喜好古玩字画研究,主持编写国学普及教育书籍多部。现任贵州省人民政府督学、教育部中小学督导评估专家、贵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贵阳市教育局原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陈仕儒先生,在教育体制内浸润多年,参与推动过本地的教育改革,深谙改革实践中成功的地方以及值得思考的问题。2011年,他提前三年内退的申请得到批准后,得以尝试在体制外去拓展自己体悟到的教育理念的实践模式。为此,陈仕儒于同年创办了“贵州仕儒文化教育工作室”。

  在陈仕儒看来,当今的教育问题虽然复杂、教育理念纵然各异,但只要围绕教育的本质与本源施教,效果便会殊途同归。在他的理解中,教育的根本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成人”,“立德树人,育人为先”。 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得了教育的诸多理念基石、思想资源。

  三、四年的实践下来,陈仕儒和他的工作室团队确定了具体的发展方向:立足于普及国学教育,弘扬与现代化接轨的优秀传统价值观。陈仕儒著述的《儒学简史》、《儒学要义》,由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所作的序言中称“这两本书,为儒学的普及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陈仕儒先生编著并于近期出版的《历代名人家书家训选读》已再次下厂印刷,该书选辑了从西周到民国三千年间古代名人的家书、家训四十五篇,集中体现了古人家庭教育的精华部分。著名学者雷原先生评价说,“选取的篇章内容符合爱国、诚信、和谐、友善等核心价值观,也反映了孝悌、谦虚、勤俭、进取的传统美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这只是第一步。”陈仕儒说,接下来他的工作室团队,计划将所有优秀国学经典做成系列普及读本,并将相关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

  不断自我教育、自我实现的跨界者

  有朋友总结说陈仕儒的经历,一如他本人的名字,“仕,走过仕途;儒,落脚文化。”实则,这一妙说突出的只是陈先生的两个人生节点,他本人的经历堪称一部跨界史:老三届,下过乡,师范读的是数学,一九九七年恢复高考后,考上的是兰州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做科研;紧接着又调回家乡思南当中学校长,继而主管一县的教育事业;后调入贵阳,长期从事教学与教育行政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此外,他还长期担任贵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一职,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有潜心研究。

  怎么就这么顺当地进行了如此频繁的跨界?陈仕儒说了两件事——

  “上大学以前,我的学习时间很少。要么是下乡当知青,无学可上,要么是一半时间劳动,一半时间学习。在最困难的年代里,我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并未终止。以后从事中国书法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我都没拜过师,没获得相关的文凭,基本上靠自己琢磨;

  “大学四年改变了我的人生。但大学对我最大的价值是明白了一句话:有点追求才叫活着,人生才有价值。退休后,我本来可以轻轻松松地去爬黔灵山,却终究选择了最辛苦的爬格子。”

  这两件事分别指向“自我教育”与“自我实现”。在不断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实现中,陈仕儒觉得他长期浸染其中的教育大事,其实也没那么复杂。

  普及国学教育,延续教育事业

  2011年退休后,陈仕儒仍将教育事业视为今后个人价值的实现领域。“以前一直在搞的教育改革,是在体制内这个圈子里进行的,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教育总会对热爱它的人诱惑,总有做不完的事。”他说他更愿意在体制外延续他个人的教育事业,因为就他个人的经历和体悟,教育更需要做的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他最终将目光和着力点放在国学普及工作上。2012年年初,他携带自己策划、主编的两部书稿《儒学简史》、《儒学要义》,赴京拜访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这是两人首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正在主持编纂学术巨作《儒藏》的汤先生,放下手头繁重的工作和陈仕儒进行了两个小时的面谈。“致力于构建儒学学术谱系的汤先生,对我的两部小书很重视。”陈仕儒回忆说,汤先生之所以重视是因两部书做的是“儒学普及工作”。

  汤先生在为《儒学简史》、《儒学要义》二书所作的序中也写道:“近些年来,儒学已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学术界产生了不少成果,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梳理。同时,儒学的普及工作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以目前的态势看来,前者已取得了十分丰厚的积累,后者则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不单关乎儒学普及工作的力度、策略等诸多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更多的精品来支撑儒学的普及工作”。汤先生说,“陈仕儒主持并联合贵阳和北京两地的学者共同参与,编成这两本书,为儒学的普及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我们的目的不仅限于普及儒学,而是普及大众国学教育,同时也可能会讨论一些教育问题。”陈仕儒说。

  国学普及教育,无人能垄断

  陈仕儒先生说,编写出版国学经典系列普及读本只是第一步,能将相关的教育理念潜透其中,融会贯通,古为今用,才是他的理想,“但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需要整合团队、师资、产品、传播、场所、投资等多方面的资源和力量。”

  但真正成其为问题的是:在官方与民间都在积极参与国学普及推广的大背景下,陈仕儒先生怎么赢得自己的一片天地?他给出的回答是:“官方、民间的诉求各不相同,官方往往偏向抓大,民间往往只能抓小。彼此各有优势,无法相互取代,国学的普及教育也不是谁单方能垄断的。最理想的状态是,官方能够对国学普及的民间力量给予帮助、扶持、引导,形成合力。”

  陈仕儒先生坦言:“我们这一团体,是发自内心希望为国学普及教育做点工作。关注一些社会关心的教育问题。但困难很多,结果如何并不重要,路走过了,无怨无悔。因为是我们自己乐意做的事情。”言至此,他的表情轻松达观自信。 

【本文责编:沈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