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网事 > 年关将至年味浓 让国学智慧融入乡村生活
年关将至年味浓 让国学智慧融入乡村生活
来源: 新华网    2024-09-30 10:27:57   责任编辑: 震宁   www.k618.cn
内容提要: 1月29日,临近年关,天寒地冻。晚上七点到八点,在邵阳市绥宁县武阳镇雀林村原村小教室,很多窗户的玻璃还来不及装上,寒风呼呼地从窗外涌进来,30余位平均年龄超过50岁...

  

 

    国学推广人、长沙理工大学钟武强教授教授为村民们讲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黄伟 摄

    新华网长沙2月1日电(左栀子 邓崛峰 黄伟)1月29日,临近年关,天寒地冻。晚上七点到八点,在邵阳市绥宁县武阳镇雀林村原村小教室,很多窗户的玻璃还来不及装上,寒风呼呼地从窗外涌进来,30余位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大爷大妈在教室里诵读《增广贤文》。

 

    雀林村留守老人谈学国学的体会 黄伟 摄

    这是该村老少一个多月来每晚都在上演的节目。这个节目已开始成为该村老少村民每晚的习惯。这个习惯得益于“中华国学践行第一村”公益项目。去年12月6日,该项目正式启动,并成立了绥宁国学践行协会。协会总指导、长沙理工大学教授钟武强介绍,协会的工作重点是“精神扶贫,国学扶贫”,“为留守儿童和老人提供一个温暖的传统文化践行的环境,丰富其精神生活、提升其文化素养。”

 

    雀林村村民带着孙女在国学堂分享学国学的体会 黄伟 摄

 

国学公益志愿者教孩子们传统礼仪 黄伟 摄

    20多位留守儿童人手一个手提炭炉,最小的孩子不超过四岁,在旁边的教室大声背诵《三字经》。

 

绥宁县国学践行协会国学食品加工基地第一批农户签约 黄伟 摄

  绥宁国学践行协会采取1+3+3的运作模式,即一个协会,三个要素(公益+国学+商业),三个整合(资源+资金+人才),最终形成用公益推广国学、国学带动商业、商业支撑公益普及国学的运作模式。协会第一个开发的国学食品,就是留守老人的“拿手好戏”——红薯干。通过举办红薯干食品评比大奖赛,十位老人被聘请作为国学食品加工基地红薯加工的技术指导。

 

地瓜干国学食品生产现场,技术人员全由留守老人担纲。 黄伟 摄

   以“国学食品”为标签的地瓜干品牌已正式开始生产,为村里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安创造了条件。

 

1月3当0日下午,当地在读大学生利用寒假带领留守儿童诵读《三字经》 黄伟 摄

    雀林村国学堂的开设很快在全县产生了良好影响。大干村仅用7天时间,复制雀林模式,完成了所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在第8天就吸引了20多个孩子前来诵读国学经典。

 

长沙理工大学潭州夜话国学社师生表演话剧《木瓜》 黄伟 摄

    1月30日,由绥宁国学践行协会和邵阳市云丰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长沙理工大学潭州夜话国学社、湖南教育新闻网、邵阳知青协会、长沙仁乐工义基金发展中心协办等单位协办的国学践行协会迎新春文艺汇演在武阳镇举行。

 

   雀林村国学堂的开设很快在全县产生了良好影响。图为在绥宁县国学践行协会迎新春文艺汇演上,协会正式给第二个国学堂——大干国学堂授牌。黄伟 摄

【本文责编: 震宁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