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网事>青岛"国学班"受热捧《论语》是必修课
青岛"国学班"受热捧《论语》是必修课
来源: 北京晚报  2016-08-22 19:35:00   责任编辑:教育施樱  www.k618.cn
内容提要:据了解,国学已经被许多幼儿园列为特色课程,背诵的经典主要是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4岁的小然每天上学路上摇头晃脑...
 

  一群6岁到10岁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换上汉服,“穿越”成为汉代小书生。孩子们正衣冠、拜孔子、诵国韵、习茶道、学琴棋书画……这是时下国学班常见的一幕幕。国学班、国学课为何悄然兴起?传统文化到底该怎么教?摇头晃脑死记硬背《三字经》、《弟子规》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赵黎

  探访 传统礼仪是必修课

  记者探访的几家国学班,大都装饰得古色古香,孔子画像、牌匾和摆满经典读物的书架是标配。《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等中国传统经典几乎是所有国学班的必修课。不同的是,有的国学班侧重于学习六艺,其实是综合了古琴、古筝、围棋、毛笔字、绘画等特色课;有的侧重于教授经典著作,比如有的国学馆编制了《弟子规》歌,学生们一边唱着“弟子规,圣人训”一边做早操;有的国学班则注重古诗词鉴赏,大量的时间用于诵读《静夜思》、《春晓》等古诗,讲授成语故事。虽然课程不同,但所有的国学班都有一堂相同的课——传统礼仪:学生们排成一行,对老师行礼,然后老师还礼;回到家,学生们还被鼓励对长辈行礼。

  “我觉得孩子自从学了国学,有礼貌了。以前对大人大呼小叫,用的都是命令式的词语,现在会说‘请’。”市民程女士的孩子今年6岁,参加了一个为期3个月的国学班,每周2个课时,收费200元。程女士说,还没上小学的孩子现在能背诵几十首古诗,有的她都没听说过。上小学报名面试的时候,孩子捡了一首最难的背,把面试老师都惊了。徐先生的儿子参加了青岛慧源国学公益大讲堂,老师讲汉字的演变,用动画呈现出来,原本枯燥的识字过程变得特别有趣。徐先生说,孩子一边认字,一边了解了中国文化。

  据了解,国学已经被许多幼儿园列为特色课程,背诵的经典主要是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

  调查 国学课越来越火爆

  青岛国学学会副会长张轶西教授告诉记者,近几年,青岛私立的国学培训班有十几家,不少是全国连锁的大型机构,这还不算幼儿园、小学等自己开设的国学课程。暑假里,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进国学班,有的是为了学礼仪,有的是想学习古汉语的美感,也有家长抱着功利的想法,“课本里古文越来越多,早点背过以后考试不愁。 ”

  采访中,不少从业人员表示,从最初孔子学院在国外传播儒学,到后来国内不少地方立孔子像,再到一些学校引进国学课程。而社会上读经班、国学班等兴起,大概是最近五六年的事。

  该不该让孩子上国学班?

  该不该让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学国学?该不该上国学班?该不该背古诗、背经典?对此,家长和专家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

  从经典中领悟智慧

  张轶西介绍,现在青岛的国学培训班主要针对幼儿和小学生。 “我们业内也在讨论,国学应该怎么教,行业准入标准是什么。现在都还没有形成统一意见。但那种背诵经典的学习办法,我是强烈反对的。”他认为,人特别是孩子不能在压制下硬背。

  “国学是好东西,我认为好的教法是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经典里领悟到圣人的处事哲学,学到与人相处、与社会相处的能力。在困境面前怎样坚持信念,怎么实现仁、义等,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人文素养。”张轶西说,现在大部分国学培训还是私塾性质的。他总结了目前国学培训行业存在的三个问题:一是师资问题,有的老师不是专业的;二是课程体系不健全;三是缺乏长期持续性的规划,比如几岁的孩子应该学什么、能接受什么。 “学会正在研究这个课题。 ”张轶西表示。

  申女士的孩子今年5岁,背诵了许多经典。她认为,在朗诵古典文学的同时,孩子也学习了经典的文字、文章,为今后语文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潜移默化中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中包含的的美德。 ”

  死记硬背不解其意

  薛女士的儿子在一所私立幼儿园,放假前,幼儿园给家长发了国学培训班的宣传单,孩子们穿汉服的样子吸引了薛女士,她也给儿子报了名。国学班开设传统礼节、国艺鉴赏等课程,有时候还让孩子体验一下 “粗茶淡饭”。 “感觉大部分时间都在哄着孩子玩,换个环境听故事。除了这些故事和古香古色的环境,跟一般托管班也没什么区别。开放日的时候,家长们都在忙着给孩子拍穿汉服的照片,拍完照发朋友圈。现在培训班快结束了,问问孩子学了什么,都没记住。 ”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4岁的小然每天上学路上摇头晃脑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启蒙经典。这是幼儿园的早读内容,也是他们要在9月开学典礼上展示的表演项目。小然的妈妈对这种背诵方式不能接受,她曾找老师反映,孩子根本不知道这些是什么意思,有时候为了好记,就用谐音来背,意思和原文大相径庭。她建议老师先讲解古文,再让孩子背,但老师说,这么大的孩子讲了也听不懂。

【本文责编:教育施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