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知识>荀子:学习之道
国学十二道系列之荀子:学习之道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4-11-12 13:17:00   责任编辑: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荀子生平简介: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录了他的生平。

 

【图语: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荀子生平简介: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录了他的生平。荀子子于五十岁始来游学于齐国,到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后来被逸而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家居兰陵,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为他的两名弟子为法家代表人物,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国历史上受到许多学者猛烈抨击。在此期间,他曾入秦,称秦国“治之至也”。又到过赵国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面前。最后老死于楚国兰陵。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汉初政治家、科学家张苍均为其门下高足。著作集为《荀子》。清末学者谭嗣同,在他的《仁学》中这样评价:(中国)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晚年的代表作有《劝学》。《史记》记载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荀子的“帝王之术”,通过李斯后来的实践,体现出来。北宋苏轼在《荀卿论》中说:“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荀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此外,荀子还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荀子:学习之道

  谦虚学习,应对所有知识都是饥渴的才为最佳,持之以恒,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学习可以增长知识才干,修养品德气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态度;要学习儒家经典,同时要善于向求贤者求教,也要善于教人;学习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

 

  【图语:荀子部分哲言】

  荀子的学习之道,直接体现在他的《劝学》篇中。荀子是主张终身学习的。《劝学》开篇第一句就是: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其实,老百姓也都知道这个理儿,有俗话为证——活到老学到老,88岁还要学个巧!但是,真正能坚持终身学习的人却极少。看来,能够把平凡的小事做好,真就可以不平凡。

  荀子劝学,力主取法乎上。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记得教科书上节选的《劝学》,把最后一句删除了,可能是嫌弃荀子有“复古”倾向吧。其实,这句话总的意思是“取法乎上”。

  荀子劝学,面向大众。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说的是——只要坚持学习,人人可以成为君子。荀子对学习的认识比孔子更为深刻。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表面上看有道理,其实不然。学习的过程焉能没有思考?所以,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学习是思考的载体,离开了学习的思考就是胡思乱想。

  荀子劝学,主张中正。南方有叫蒙鸠的鸟,用羽毛编织巢穴,但是却把巢系于苇苕之间,虽然巢很坚固,但是一刮风,就会卵破子死。所以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有人说,看一个人是否有水平,看看他周边是些什么人就明白了,很有道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君子应该防邪僻而近中正。

  荀子劝学,主张一以贯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谈恋爱不能脚踏两只船,搞政治不能当骑墙派,做学问不能去想什么升官发财等歪事情。

  荀子劝学,不主张追求“点击率”。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乎?做学问别指望一夜成名。所谓“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可能没什么科学依据,我知道荀子想说的是“腹有读书气自华”。你就坚持学吧,经历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后,你还能坚持住的话,就会迎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你就坚持写吧,别管什么点击率,不断创新你的作品,终有一天,你这个草根也能写出名博。

  荀子劝学,主张知行合一。怀疑王守仁同学就是读了荀子,才悟出“知行合一”学说的。荀子说“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这不就是知行合一么?相反,小人之学,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只有四寸,当然不足以美化七尺之躯。看来,现行的素质教育就是小人之学。学生们一边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边厌食、挑食、偏食,甚至浪费食物。大叫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却不能爱周边的人,甚至不能自重自爱。

  荀子劝学,主张追求完美。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不足以为美也。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当然,要达到完美的圣人之境界,必须历经磨难。要做到“权利不能倾,群众不能移,天下不能荡”,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顺着屌毛放圈屁。所以必须有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才能做个有成就的人。

  当然,荀子还是有局限的,他主张的学习内容,只有尚书、诗经、礼乐、春秋之类,认为学完这些就掌握天地之间的所有学问。中国自古就不注重自然科学,不能说不是个遗憾。荀子的劝学只主张“要想会,跟师傅睡”,没提出自学也可以成才的观点。这又是一大失误。月缺认为,成大才者必须自学,必须批判地吸收,有扬弃、有创新,才算善于学习。

  荀子在劝学中,还对君子的言行提出了要求。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是呀,别多嘴多舌,有问有答,应对有节才好。荀子还告诉俺,别人问你不正当的事,别告诉他;有人告诉你不正当的事儿,不要问缘由究竟;有人在说些不正当的事儿,别凑热闹去听;有人想与你争论是是非非,别与他辩解。这些主张偏颇于消极无为,我们可以研究他的学说但不一定非得继承,可忽略之。

  归根到底,荀子的学习之道告诉我们:“学不可以已”树立正确的终生学习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以致用,不断总结经验,加以反思,不断成长。受教亦!

【本文责编:郝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