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北京名寺,定慧寺】
定慧寺在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66号(西四环定慧寺桥东南)。始建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后多次重修。初名善法寺,后改云惠寺。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赐名定慧寺。寺呈四合院式布局。
原始定慧寺坐北朝南,门额及天王殿额皆康熙帝御书。明清两代多次重大修缮。寺呈四合院式布局,原寺后有小山、水桥。寺分山门殿、天王殿、钟鼓楼、前殿、东西配殿、大殿、东跨院前后殿,数十间殿房,前出月台后出厦,保留了明代建筑形式。内悬匾额为康熙帝手书:“慈云广覆”。现存碑石5块。其中明代碑3座、清代碑2座。在大殿后出土明代铜质布袋僧两尊,为明代佛像的珍品。1984年在四季青乡南辛庄村发现了一块“定慧寺开山第一碑 。
定慧寺的原始山门庄严,仍存有古籍遗痕,现门前有一对汉白玉貔貅护守门的两侧。门楣上有"定慧寺"匾额。大门两旁悬挂有一副颇有气魄的楹联。走进山门,穿过
院门,可直径进入“懋云堂”殿堂,定慧寺院内有一座木柱的古亭,现已修葺,原始亭中竖石碑一块,碑文刻有乾隆巡时喻改名记书,并刻碑建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