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知识 > 【中国传统民居巡礼】之蒙古包
【中国传统民居巡礼】之蒙古包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1:48:30   责任编辑: 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 蒙古包(Mongolianyurts)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图语:蒙古包】

  蒙古包(Mongolianyurts)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蒙古包包内宽敞舒适,是用特制的木架做“哈那”(蒙古包的围栏支撑),用两至三层羊毛毡围裹而成,之后用马鬃或驼毛拧成的绳子捆绑而成,其顶部用“乌耐”作支架并盖有“布乐斯”,以呈天幕状。其圆形尖顶开有天窗“陶脑”,上面盖着四方块的羊毛毡 “乌日何”,可通风、采光,既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适于轮牧走场居住。

  蒙古包独特的制作技艺,体现了蒙古民族的审美观与高超的技能。蒙古包有着不可替代的观赏价值,同时具有实用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

  演变发展

  蒙古包的形成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猿人住天然山洞,古人改造利用现成山洞居住。到了今人时代,才会自己制造“洞室”,在地面挖一个地洞,沿洞壁用木头、石头之类诌甃起来,甃得快齐至洞沿,再在洞中栽一排木杆,与木石墙平齐,上面搭一些横木封顶,就成了洞室--乌尔斡。洞顶要留一口子,靠口子斜支一根粗木通到洞底,上面刻一些简单的壕作为梯子,供人出入用。同时兼有走烟出气采光通风等多种功能,后来就发展为蒙古包的门和天窗。

  随着原始人类由采集向狩猎过渡,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同时也把一部分食草动物逐渐驯成家畜,出现了畜牧业的雏形。这要求一种便于迁徙的居室,于是窝棚之类的建筑应运而生。窝棚再向前一步,支架变成哈那,并跟前面提到的洞顶结合在一起,便有了蒙古包的雏形。

  文化象征

  很多世纪以来,蒙古包就是这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特征物。正如丹麦著名探险家亨宁·哈士伦所说:“蒙古包神圣的火焰是家庭与部落生活的中心。传统就是在这里产生的。那些围绕在蒙古包周围的,有着部落最古老和基本特征的语言和氛围被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成为沟通古与今的桥梁。”  

【本文责编: 郝菁 】

相关新闻: